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2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各位手里有中药秘方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必须高度警惕的话题——“三无产品”的惊天代价。 一旦你销售的产品被认定为“三无产品”,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市场监管部门会立刻责令你停止销售,所有违法销售的产品会全部被没收。这还不是最痛的,紧接着,你会面临一笔罚款,金额是你卖掉的这些产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您算算这笔账,这意味着一批货不仅白忙活,还可能把老本都赔进去。 如果情节严重,那么惩罚就会升级到您生意的根基——吊销你的许可证。无论是《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还是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一旦被吊销,您苦心经营的整个事业,可能就此画上句号。 然而,最需要敲响警钟的还在后面——刑事责任。这不是简单的罚款或关门了事,而是相关人员可能要直接去坐牢。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有真实的案例。还记得扬州的老中医仲某某吗?他就是因为生产、销售三无秘方产品,最终被法院认定为构成犯罪,判处了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80万元。十三年的牢狱之灾,加上百万罚金,这代价,足以毁掉一个人和一个家庭。 所以,各位伙伴,当我们在谈论“合规的产品批号、正规的生产厂家、合格的检测报告”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我们谈的不仅仅是市场准入的门票,更是我们事业的生命线和安全绳。它是在保护您的客户,更是在保护您自己。在质量和法规面前,永远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合规,才是企业最长久的生存之道。感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期见!#养生 #大健康 #中医药 #每日分享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上期视频有些朋友认为我说的有些夸大,认为自己的好产品虽然缺少合规的手续,但是在当地已经建立了一些口碑,怎么会被人发现并罚款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出一个职业——职业打假人!他们可是全国流动作业的“专业团队”,就盯着我们容易忽视的漏洞。主要有三类产品是他们的“头号目标”: 第一,进口化妆品。 他们专查你有没有拆盒零售、有没有贴中文标签。一个小疏忽,就是一笔大罚款。 第二,药食同源食品。他们会在你的产品标签、或者你在网店的宣传页面上,逐字逐句地找问题。而且他们信息是共享的,一个人发现了你,可能很快就会有其他人找上门。 第三,保健产品和消毒用品。 这是重灾区!比如,你的保健品宣传了治疗效果?你的产品资质不齐全?标签上信息不全?这些都会被他们死死盯住,一投诉一个准。 他们的手段,有时已经接近敲诈。那我们怎么办?记住一句核心:“打铁还需自身硬”!事后补救不如提前防范,让他们无从下手。接下来这五点,大家务必记牢,千万别踩坑! 1、产品手续是底线!现在市场监管越来越严,别总想着“以前都这么干”,时代在进步,法制在健全,咱们的法律意识也必须跟上! 2、产品名字不能瞎起。你的产品名称,绝对不能直接是某种病症,或者用一些夸大功能效果的字眼。 3、包装和宣传要规范。这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功能、适用范围这些词语在包装和宣传页上绝对不能乱写。别为了效果好就往大了说。 4、严格按照批号备案来操作。你是食品就不能宣传保健功能,是妆字号就不能说能治病,不能违规操作。 5、产品成分要干净。 绝对不能在成分里添加违禁或者有毒性的原料,这不仅是在宣传里不能提,是压根就不能有! 总之,把产品做规范,手续办齐全,这才是最硬的“防弹衣”。既能挡住职业打假人,也是我们生意长久的基石。希望大家都规范经营,安心赚钱!#养生 #中医药 #大健康 #干货 #每日分享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