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2岁左右是宝宝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常被称为“第一反抗期”,他们会通过说“不”、拒绝配合来探索自主权利。应对时需理解其心理需求,同时引导规则意识,具体可参考以下方法: 1. 尊重自主意愿,给选择空间 - 避免直接命令,用选择题代替。比如不说“快穿衣服”,而是“你想穿小熊的衣服,还是汽车的衣服?” - 允许宝宝在安全范围内自己做决定,比如让他自己拿勺子吃饭(哪怕弄得脏乱),满足其独立欲望。 2. 提前预告,减少对抗 - 转换活动前提前提醒,比如“再玩5分钟滑梯,我们就要回家吃晚饭了哦”,让宝宝有心理准备,减少抵触。 3. 转移注意力,化解僵局 - 当宝宝固执于某件事(比如非要摸热水杯),不要强硬制止,而是用他感兴趣的事物转移注意力,比如“你看那边有只小鸟,我们去看看吧?” 4. 明确规则,温和坚定 - 对涉及安全、原则的事(如打人、乱扔危险物品),态度要坚定,平静说“不可以”,并简单解释原因(“会受伤”),不妥协也不打骂。 - 避免用“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等话语,可能引发宝宝安全感缺失。 5. 给予足够关注和陪伴 - 宝宝反抗有时是想获得关注,每天留固定时间高质量陪伴(如读绘本、玩游戏),让他感受到被重视,减少故意“作对”的行为。 这个阶段是宝宝成长的正常表现,育婴师和家长保持耐心,既不过度限制,也不纵容溺爱,帮助宝宝顺利度过即可。#育婴师#早教师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8: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8: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从自我客体化走向主体化是一个逐步认知和调整的过程,以下是更详细具体的实用方法,可以帮助你重新找回自我主体性: 1、觉察与接纳自己的感受 每天花几分钟时间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现在有什么感受?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你面对一项任务时,先感受自己的情绪(如压力、兴奋或抵触),再决定如何行动。 2明确自己的边界 学会说“不”。当他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勇敢表达自己的立场,例如:“我很想帮忙,但这次我真的没时间。”拒绝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负责。同时,接受他人的拒绝,尊重他人边界,避免将他人视为满足自己需求的工具。 3、关注自身需求而非他人期待 //做决策时,优先考虑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例如,选择职业、兴趣爱好或生活方式时,问自己:“这件事能让我感到快乐和满足吗?”而非“别人会怎么看我?”逐渐从“为了取悦他人”转向“为了自己而活”。 4、练习主体化叙事 改变思维方式,从“别人会怎么看我”转变为“我自己的感受和选择更重要”。例如,穿衣服时想“我今天想穿这件,因为它让我感觉舒适自信”,而非“别人会不会觉得我穿得不好看”。通过这种叙事方式,强化自我主体性。 5、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寻找那些尊重你、支持你真实自我的人交往。在关系中,平等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倾听他人。避免与总是贬低你或试图控制你的人过度纠缠,减少“我-它”关系模式,培养“我-你”关系(即主体与主体的平等互动)。 6、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放弃过度追求完美的心态,允许自己犯错、有缺点。写自我肯定日记,每天记录自己做得好的小事(如“今天我按时完成了工作”“我今天对家人很耐心”),增强自我认同感。 7、专注于自我成长 投入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技能或事业。当你在某个领域取得进步或成就时,会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增强主体性。例如,学习一门新语言、参加运动或创作艺术作品。 8、减少外界评价的依赖 认识到他人的看法只是他们的主观投射,不一定反映真实的你。不要让别人的评价左右自己的情绪和自我认知。例如,面对他人的批评,先冷静分析是否合理,再决定是否采纳,而非立刻自我否定。 以上这些实用方法需要时间和耐心,每一次小的改变都是向主体性迈进的一步。重要的是要持续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勇敢地做自己。#个人成长 #心理学 #身心健康 #减轻焦虑内耗#做真实的自己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