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0
wuli学弟学妹们,干了这么多年科研,也帮导师筛过不少申请材料。今天说点大实话:导师招博士,真的不只是看你的GPA和论文数量🙅 那些都是硬门槛,过了线之后,导师们真正在意的,往往是下面这3个“软实力”!看懂了你就能赢在起跑线上!💡 1️⃣ 科研“灵性”,也叫潜力股属性! - 你以为的: 发了几篇论文,参与了多少项目。 - 导师看的: 你有没有提出好问题的能力! 导师最怕的是什么?是手把手教你都教不会。他们想要的是一个“一点就透”,甚至能“举一反三”的学生。 怎么体现? 你的研究计划、你的面试回答,能不能展现出你对领域内真问题的洞察?哪怕想法不成熟,但能看出你思考的深度和角度,这就是“灵性”。 2️⃣ 情绪稳定, 强大的抗压能力! - 你以为的: 多发论文,多做实验。 - 导师看的: 你能不能平稳地读完这4-5年! 读博是场马拉松,导师可不想招一个遇到点挫折就心态崩溃、需要他花大量时间去安抚的学生。他需要的是一个靠谱、能持续输出的“科研合伙人”。 怎么体现? 在简历或面试中,可以不经意地提及你如何克服某个巨大的科研困难(比如实验反复失败、代码调不通),重点展示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坚韧的心态。 3️⃣ 人格“匹配度”,就是看不对眼! - 你以为的: 我足够优秀,导师没理由拒绝我。 - 导师看的: 你的性格和我的实验室文化合不合得来! 这是一个非常主观但至关重要的因素。有的导师喜欢 aggressive 的学生,有的喜欢沉稳听话的;有的实验室氛围卷,有的比较佛系。 怎么破局? 提前做功课!🔍 去官网看看实验室成员构成,找机会问问组里的师兄师姐“老板是什么风格”。在面试时,你的言谈举止也可以有意无意地向该实验室的风格靠拢。 总结一下: 导师招博士,像是在找一个未来4-5年的“科研伙伴”。他看的不是你过去有多辉煌,而是你未来有多大潜力,以及我们能不能愉快地一起工作。 所以,别再只盯着成绩和论文内耗了!打磨你的“思考深度”,展现你的“可靠人格”,找到那个“对的频道”,才是制胜关键!✨ #博士申请 #联系导师 #科研日常 #博士 #启博方舟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
她曾经是化妆师,如今成了青少年的心灵导师。 我是三助的陈明凤老师。 可能你们想不到,我以前做了二十多年美业,从帮人化妆、设计婚纱,到开影楼、办美校,天天跟 “外在的美” 打交道,那时候觉得 “把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特别有成就感”。 但 2017 年的时候,我接触到 “力量之源” 这类心灵成长的课程,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课上老师说 “外在的美是暂时的,心里亮堂了,人才真的美”,我那时候才琢磨过来:我帮人化再多妆,也帮不了他们解心里的结;要是能帮人把心里的委屈、迷茫捋顺了,那才是真的帮到他们。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系统学青少年教育和家庭关系,后来来到三助,成了孩子们的 “心灵姐姐”。有个孩子刚来的时候,因为跟爸妈吵架,天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没去劝他 “你要理解爸妈”,就坐在他门口跟他聊天:“我知道你现在心里委屈,想说说就跟我说,不想说咱们就坐着晒太阳”。慢慢的,他愿意跟我聊了,说 “陈老师,我妈总说我玩游戏没出息,可她没看见我偷偷背英语”。 我帮他梳理完情绪,又跟他爸妈沟通,后来这孩子不仅跟爸妈和好了,还自己定了自考的目标。 现在我还会跟家长们聊,教他们说 “忏悔文”“感恩词”,不少家庭的关系都变好了。说实话,现在帮孩子解开心里的结,比以前帮人化再美的妆都开心,以前是让别人 “看着美”,现在是让孩子 “心里美”,这才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儿。#青少年心理 #家庭教育 #亲子教育 #青少年成长 #育儿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