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吕氏春秋·第二十二卷慎行论》全六篇 全文全译 逐句解释 一曰: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谿,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 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于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奔。左尹郄宛,国人说之。无忌又欲杀之,谓令尹子常曰:“郄宛欲饮令尹酒。”又谓郄宛曰:“令尹欲饮酒于子之家。”郄宛曰:“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必来辱,我且何以给待之?”无忌曰:“令尹好甲兵,子出而寘之门,令尹至,必观之已,因以为酬。”及飨日,惟门左右而寘甲兵焉。无忌因谓令尹曰:“吾几祸令尹。郄宛将杀令尹,甲在门矣。”令尹使人视之,信。遂攻郄宛,杀之。国人大怨,进胙者莫不非令尹。沈尹戍谓令尹曰:“夫无忌,荆之谗人也。亡夫太子建,杀连尹奢,屏王之耳目。今令尹又用之杀众不辜,以兴大谤,患几及令尹。”令尹子常曰:“是吾罪也,敢不良图?”乃杀费无忌,尽灭其族,以说其国。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以灭其族,费无忌之谓乎!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㧻崔杼之子,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闀。崔杼往见庆封而告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枝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诛封。庆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王予之朱方。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僇,支属不可以完,行忮之故也。 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文脉里的中国
00:00 / 57: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4: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懷樸廬4月前
易经初探之同人卦第十三 同人卦第十三 卦名:同人。序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同人卦倡导和同精神,以应对否塞局面。 卦象:䷌离下乾上,天火同人。天在上,火性炎上,有与天相和同之象,喻示着上下和同。 卦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整个社会,包括最偏远最底层的人,上下协同,亨通。利于成大事,利于君子守正;说文解字:野,郊外也。冂部曰: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冂,象遠界也)。 爻辞:初九:同人于门,无咎(在身边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无过错) 六二:同人于宗,吝(在族群中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会产生小矛盾)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有威胁势力潜藏与观望,我方暂时不可轻举妄动;说文解字:戎,兵也。莽,南昌謂犬善逐菟艸中爲莽,从犬从茻,茻亦聲。茻,眾艸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登上其城墙,但不要急于完成最后一击,吉;说文解字:墉,城垣也。)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协同力量先忧后喜,因有大军及时增援)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在较大范围内能做到上下协同,不会出大问题) 同人卦主要揭示了人们之间应以正道和睦共处的道理。从卦象来看,天火上下相和同,象征着和同的态势。卦辞强调在广阔的范围内上下和同,亨通且利于成大事,但要坚守正道。初九与身边人和同无咎,六二族群内部和同会有小矛盾,九三出现反和同力量,九四与反和同力量博弈,九五有和同力量共同克服困难并最终取得胜利,再到上九虽未达成全面和同,但和同范围涉及较广。同人卦倡导人们以中正之道,尽可能团结一切力量做到上下和同,团结协作,才能实现共同目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易经 #周易 #国学经典 #同人卦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
00:00 / 05: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5: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6: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黄帝内经》素问篇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原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黄帝内经 #素问 #生气通天论
00:00 / 05: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