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5: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
高邮湖湿地记:一苇渡湖,误入水墨间 晨光刚漫过高邮湖的水面,薄雾还没来得及散尽,木船已推开芦苇荡的晨露,缓缓驶入这片被晨光染成淡金的水域。我坐在船头,指尖掠过微凉的湖水,竟真如先前感受那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顺滑——这便是高邮湖独有的温柔,从指尖漫到心头。 船行片刻,两岸的芦苇便愈发浓密起来。它们高过船檐,青绿色的秆子在风里轻轻摇晃,芦花沾着晨露,偶尔落在肩头,凉丝丝的。撑船的老周是本地渔民,黝黑的脸上刻着湖风的痕迹,他说这芦苇荡是“活的迷宫”,每年汛期过后,水流会悄悄改道,连他有时也要凭经验辨认方向。话音刚落,船身轻轻一拐,眼前的芦苇丛忽然分开一道缝隙,天光骤然亮了些,一群白鹭从水面惊起,翅膀掠过湖面时,溅起的水珠落在船头,碎成细小的光斑。老周笑着指给我看:“看那片浅滩,春天有野鸭孵蛋,秋天能看见灰鹤歇脚,这湖里的生灵,比咱们懂时节。” 行至湖心处,船停在一处木质观鸟平台旁。我拾级而上,风里忽然多了些水藻的清香。远处的湖面波光粼粼,像撒了一把碎银,偶尔有鱼群跃出水面,尾鳍拍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了闪,又迅速隐入水中。平台的木柱上钉着一块牌子,写着这里的生态数据:153种植物、122种野生动物,还有63种游鱼——这些数字原本是枯燥的,可此刻看着眼前掠过的飞鸟、水下晃动的鱼影,忽然就变得鲜活起来。老周说,前几年湖里的芦苇差点被虫害毁了,后来景区请了专家,用生物防治的法子护着,才有了如今这满眼的青绿。原来这“养人”的湿地,也需要人用心去养。 临近正午,雾完全散了,我们弃船登岸,往湖边的渔村走去。村口的老槐树底下,几位老奶奶正坐在小马扎上择菜,竹篮里装着刚从湖里捞的水芹,嫩得能掐出水来。路过一家渔家乐,老板娘正把刚蒸好的咸鸭蛋摆上桌,红油顺着蛋壳的裂缝慢慢渗出来,香气直往鼻子里钻。我坐下点了一盘炒青虾仁,一盘麻鸭烧黄豆,虾仁是清晨刚捕的,嚼在嘴里满是鲜甜,鸭肉炖得酥烂,黄豆吸饱了汤汁,连米饭都要多添一碗。老板娘笑着说:“咱们湖里的东西,不用放太多调料,鲜味儿是天生的。” 午后的阳光渐渐柔和,我沿着湖边的步道散步。远处的高邮湖像一块巨大的碧玉,倒映着蓝天白云,偶尔有渔民的小划子划过,留下一道浅浅的水痕,很快又被湖水抚平。路过“干塘节”的展示区,墙上挂着往年的照片:渔民们穿着防水裤,
00:00 / 05: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1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