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能量胶测算和马拉松越野补给策略 能量胶主要看能提供多少能量,而不是电解质,电解质补充主要还是靠盐丸,能量胶中的电解质只是锦上添花。能量比是核心指标,就是每100g能够提供的能量 首先能量胶分为:等渗和高渗 等渗就是吃胶不用喝水,没有粘稠和齁甜的感觉,能量比相对较低,代表的有康比特的小胶,7重能量,sis的普通胶等 高渗的能量胶入口有粘稠感,特别甜,需要带水送服,代表的有sis的大黑胶,康比特高配,康比特和迈胜的黑胶,还有怡可纳黑胶(一个小众品牌)等 迈胜的红色果冻胶是介于高渗和等渗之间,一般也要带水送服 第二种划分就是黑胶和其他胶 黑胶都是高渗胶,能量比高,且大部分都含有咖啡因或牛磺酸,或者两者都含,是比赛的PB利器,据说sis的黑胶也分好多种,我们下次分享 另外从便携性方便,sis的胶都很大,很重,sis普通胶68.5g,大黑胶77.7g,而其他的胶大都40-50g。 在马拉松或者越野比赛中,我习惯逢站必补水,这样等渗胶不用喝水的优势对我的吸引力就不大,而且相同重量和体积下,高渗胶能提供的能量更多 我们先算一下每一支能量胶能提供多少能量,再选择兼顾体积,重量和口感。 比如sis普通胶是87千卡,sis黑胶是160千卡,康比特小胶55千卡,七重91千卡,高配版117千卡,康比特黑胶133千卡,迈胜红胶100千卡,黑胶160千卡,怡可纳黑胶118千卡。 在马拉松和越野比赛中,我一般会算自己会总共消耗多少千卡的能量,用总量减去1700千卡,这是我自己无能量补给,跑25km所消耗能量,再减去500千卡,这是早餐补给能量,剩余的是我能量胶要带的总能量,比如以全马为例,按照之前几场比赛的表现,3小时左右完赛,消耗能量在3000千卡左右,那么我至少需要带3000-1700-500=800千卡的能量胶,再+2支备用,基本就是1000千卡。比如sis黑胶6-7支,康比特高渗8-9支,迈胜黑胶2支+红胶7支,如此计算,越野赛还要兼顾考虑爬升,天气和速度,会更加复杂,尽量在同一场比赛中吃同一个品牌的胶,避免相互作用,按照比赛总时间,平均分配即可,这样可以保证血糖相对稳定。 所以,你的能量补给策略是什么呢?欢迎分享在评论区,一起探讨一下。 #马拉松 #能量胶 #补给 #补给策略 #康比特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