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4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5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9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7: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4
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渐入深秋寒始重,疏林落叶满阶凉”,近日翻到旧日记本里抄录的短句,恰合眼下景致——刚听天气预报说,11月16日夜里至17日,陕西地区将有雨加雪。恍惚间,距上次回老宅给娘收拾坟茔已过两周:那天院中的玉兰叶、核桃叶落了满地,积起薄薄一层,我们五人因琐事缠身,匆匆除尽坟前杂草便折返县城,竟没来得及清扫这满院秋痕。 眼看着寒衣节渐近,要回老家上坟的念头日日清晰,院中的落叶却像块小石子,在心头轻轻硌着,挥之不去。这礼拜天更是坐立难安,手里择菜时,目光总不自觉飘向窗外远方,指尖捏着菜叶都透着焦灼;伏案翻书时,字句也入不了眼,满脑子都是“得赶在雨夹雪前把院子扫干净”的念头,连呼吸都带着几分急切。 还记得父母在世时,每到逢年过节或风雨过后,娘总站在家门口喊我名字,拉着我的手腕往老宅赶,嘴里念叨着“屋子内外得拾掇利落,待人接物才体面”。日子久了,这“雨后扫院、节前置备”的习惯,早随娘的叮嘱刻进骨子里。如今寒衣节将近,耳边仿佛总响着她的声音:“树叶落满院啦,十月一要上坟,不趁早扫了,下雨粘在地上发霉,黑乎乎的多不干净,该回去打扫了。”那语气里的絮叨,此刻听来竟满是暖意。 午后,我约了姑姑作伴往老宅去,微信家人群里的姊妹们冒泡出来打趣,说我这急匆匆的模样,定是想拍老宅的秋景视频发抖音。我笑着应下,心里却清楚,这趟行程藏着两层心意:既是循着娘的旧习,不让老宅在节日前落得脏乱;更想借着这趟归途,离爹娘再近一点——踏过老宅门前磨得发亮的青石板,拂去门框上积着的浮尘,或许能在厨房转角寻到娘曾择菜的身影,让漂泊多日的思念寻一处落脚,给空落落的心灵添几分慰藉。 从厅堂的青砖地到后院的柴棚边,从院门的到巷口的水泥路,竹扫帚划过地面,卷起一片片枯黄的玉兰叶、核桃叶,“沙沙”声在安静的老宅里轻轻回荡,竟比平日里的蝉鸣更让人安心。一个多小时过去,院内外的落叶终于清扫干净,隔壁的老叔拎着三个蛇皮袋走过来,笑着接过扫帚帮我拢叶:“这干叶子留着好,冬天煨炕取暖,比柴火还暖和。”我站在一旁看着,鼻尖竟泛起几分酸意——从前爹娘在时,老叔也常来帮着拾掇院子,如今物是人非,这份邻里情倒还依旧。 扫完院,我轻步走进堂屋,跪在父母的遗像前。烛火摇曳间,相框里爹娘熟悉的面容愈发清晰,我上了三根香后双手合十,缓缓磕了三个头,轻声絮语:“爹爹,娘,家里扫干净了,你们要是想回来看看,就尽管回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