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页PPTAI+智慧农业应用解决方案。2024年10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智慧农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5%左右。随后,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重点领域应用拓展、示范带动等智慧农业的三大行动共8项重点任务。其中,在实施智慧农业示范带动行动中,提出了探索智慧农业未来方向,并支持中国科学院持续探索总结“伏羲农场”模式。当前,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明确“伏羲农场”建设的目标、内容及核心科技支撑,并明晰如何借助政策保障来推进其建设,既是落实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的关键内容,也是未来加快推广“伏羲农场”的重要基础。 中科院伏羲农场(增城)空间示意图 一、“伏羲农场”的建设目标 “伏羲农场”的顶层设计立足于国家战略层面,其建设目标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引领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数字压舱石”:根本目标在于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粮食生产、存储、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精准感知、智能决策和高效管理,极大提升我国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自给自足水平,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数字粮食安全屏障”。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的“核心引擎”:旨在彻底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资源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不高的局面。通过精准化种植、智能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实现节水、节肥、节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与产量,从而显著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构建农业数据资源的“国家中枢”:目标是成为全国农业数据的汇集、处理、分析与服务的核心枢纽。通过对海量农业数据(气象、土壤、作物、市场、产业链等)的挖掘与利用,形成国家级农业“数字资产”,为宏观决策、科学研究、生产经营提供前所未有的数据支撑和洞察能力。 引领农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协同的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平台。吸引和汇聚顶尖科研机构、高校和高科技企业,共同攻关农业“卡脖子”技术,孵化新兴商业模式,培养数字农业人才,持续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伏羲农场”智慧农业体系的建设目标 二、“伏羲农场”构建的主要内容 “伏羲农场”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容涵盖“天、空、地、人”一体化的数字孪生体系。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0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