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先解手机瘾,不搞硬碰硬! 场景1:孩子周六从早到晚抱着手机,饭桌上边吃边刷,作业摊在一旁没动 家长:你看看你!放假就知道玩手机,作业一点不写,眼睛要瞎了! 孩子:我就放松一下怎么了?同学都这样! 家长:放松?一天到晚都在放松!赶紧把手机给我收起来,现在就去写作业! 孩子:凭什么?周末是我的时间!(猛地把手机摔在沙发上,冲进卧室摔门) 家长:你还敢发脾气?反了你了! 场景2:孩子周日下午窝在沙发刷短视频,课本放在手边从未翻开 家长:宝贝,看你刷手机刷了一下午了,是不是眼睛都有点酸呀?(轻轻坐在孩子旁边,没有抢手机) 孩子:嗯……还好。(视线没离开屏幕,但声音软了下来) 家长:我看你这一下午都在刷短视频,是不是觉得挺解压的?毕竟上学一周确实累了。 孩子:对啊,刷这个时间过得特别快,也不用想学习的事。 家长:我懂这种感觉,有时候累了就想找点轻松的事做。不过我注意到你课本还放在那儿,是不是有点担心作业写不完呀? 孩子:(关掉手机,叹了口气)嗯,其实我也想写,但一拿起手机就忍不住刷,现在有点慌了。 家长:这种“想做却控制不住”的感觉,确实挺让人纠结的。那你愿意和我聊聊,是觉得作业太难,还是单纯不想动呀?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既能玩得开心,也能把作业完成。 孩子:主要是数学卷子有点难,不想碰……而且短视频一刷就停不下来。 家长:原来是这样!那我们可以试试先把简单的作业写完,再留30分钟专门刷手机,之后一起看看数学卷子哪里不会,怎么样? 沟通核心:青春期孩子的手机执念,需要先理解再引导 青春期孩子面对学业压力,手机是他们最直接的解压出口——通过刷视频、玩游戏,能快速逃离学习的焦虑和疲惫。此时,家长若直接指责、强制没收,只会让孩子觉得我的放松被否定,父母根本不理解我,进而引发反抗或偷偷玩的情况,反而加剧手机瘾。 就像第一个反例中,家长的批评和命令,让孩子从放松状态瞬间陷入被指责的愤怒,不仅没解决问题,还激化了矛盾。而正例中,家长没有否定孩子玩手机的需求,而是先共情解压、累了的感受,让孩子觉得被理解。当孩子感受到父母不是来阻止我,而是来帮我时,才会愿意放下防备,主动面对问题。 实操技巧:三步搞定手机沟通#涨知识 #正能量 #家庭教育 #家庭 #每日分享@抖音小助手 @DOU+小助手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6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7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