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04
00:00 / 05: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4
若水10月前
阿陀那识就是第七识 【原文】阿含云如《解節經》所說偈: 執持識深細,  法種子恒流, 於凡我不說,  彼物執為我。 云何此識或說為阿陀那識?能執持一切有色諸根,一切受生取依止故。何以故?有色諸根,此識所執[2]持,不壞不失,及至相續後際。又正受生時,由能生取陰故,故六道身皆如是取。是取事用識所執持故,說名阿陀那。 或說名心,如佛世尊言:心、意、識。 意有二種:一能與彼生次第緣依故,先滅識為意;又以識生依止為意。二有染污意,與四煩惱恒相應:一身見、二我慢、三我愛、四無明、此識是餘煩惱識依止。此煩惱識由一依止生,由第二染污,由緣塵及次第能分別故。此二名意。 [解析]:阿含云如《解節經》所說偈:〔<解深密经>曰:〕 執持識深細,  法種子恒流,〔执持识【阿陀那识】识甚深细,一切法义种子恒流不止。笔者认为:阿陀那识就是第七识恒审思量,俱生我执,这就是[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遍计所执自性。〕 於凡我不說,  彼物執為我。〔面对凡夫俗子,我是不会言说的,他们会以此为是物质,执着为我的。〕 云何此識或說為阿陀那識?〔为什么把此种【识】,叫作阿陀那识呢?〕能執持一切有色諸根,一切受生取依止故。〔因为它【阿陀那识】,能够执持一切前五识之有色根。前五根的一切色尘,全部都是依止于【清净意根~阿陀那识】的。一句话:阿陀那识就是清净意根。没有我执与烦恼。〕 何以故?有色諸根,此識所執[2]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切有色的前五根,皆是被此【阿陀那识】,所执持的。〕不壞不失,及至相續後際。〔这种执持,不坏不失,永恒的流住。以至相续不断。〕又正受生時,由能生取陰故,故六道身皆如是取。〔而且,在正受而生时,由于能够生取五阴的缘故,所以,六道众生,皆是【如是~执著】摄取的。这就是摄大乘论的核心理念。〕 是取事用識所執持故,說名阿陀那。〔这个如如【取事~是名】之用识,由此它是所执持的缘故,所以,称之为:阿陀那识。〕 或說名心,如佛世尊言:心、意、識。〔<经>文中,有时也称之为【心】,如世尊在<楞伽经>中曰:心意识。笔者认为:这就是【六七八识一合运作】。三者缺一不可。〕 意有二種:〔这里所说的【意根】有二种显现形式:〕一能與彼生次第緣依故,先滅識為意;又以識生依止為意。〔一者,依他起,次第缘生。能够先灭识者,就是意根。即意根无间不断,同时,意识生发所依止的恰恰是意根。意识刹那刹那生生灭灭。〕二有染污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2
00:00 / 02:29: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3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