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08
星宝5月前
世界瑰宝 命悬一线 千年木塔 何以留存 应县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辽兴宗耶律洪基的萧皇后(萧挞里)为彰显母族荣耀而倡建,兼具礼佛、军事瞭望与家庙功能,由高僧田和尚募建。 应县木塔做为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的圣殿,塔内五层分设26尊辽代佛像,逐层象征佛教修行境界。 应县木塔整体结构明五暗四九层体系 ,塔身外观五层六檐,实际含4个暗层,共九层,暗层内设斜撑与梁架,形成刚性层;明层为礼佛空间,采用柔性连接。 木塔核心抗震结构为双套筒体系与刚柔分层。 双套筒结构由内圈8根柱子+外圈24根柱子组成,通过梁枋连接成筒中筒框架,地震时内外筒相对位移, 木塔建成至今经历40余次强震,包括元代连续7日大地震、明代山西灵丘9级地震等,都被木塔精妙的结构所化解。 而在动荡的时期,木塔也避免不了战争的破坏。 1926年冯阎大战中:木塔遭200余发炮弹轰击,柱身弹孔密如蜂窝,塔顶云罗宝盖被炸毁,部分斗拱断裂。 1948年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据塔顽抗,木塔再中12发炮弹,虽未爆炸(均穿塔而过),但加剧原有结构损伤。经管如此也没有伤及木塔的根本。 1933年的“风水改造”项目彻底改变了应县木塔的命运,时任县长听信风水师苏墨妄言,为追求“玲珑通透”,强拆二至五层全部斜撑(24道)及夹泥墙(300㎡)——这些是木塔抗震的核心结构,而当时的乡绅却将其替换为镂空格扇。结果拆除后仅14年,塔身向东北倾斜超11.3°。 如今对应县木塔的修复方案讨论十分热烈也非常迫切 方案1:落架大修——就是把它整体拆解,再进行拼装建造。 方案2:抬升修缮——是将二层以上塔身吊起,将二层破损的构建换掉。 方案3:钢架支撑——在木塔外部架一层钢结构。 方案4:是给木塔‘拄拐杖’ (钢支撑+碳纤维加固+300传感器监测),实时监测木塔的倾斜动向,根据及时反馈来局部加固纠正倾斜势态。 你更认可哪种修复方案?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古建筑 #应县木塔#历史古迹 #古建修复 #文化自信
00:00 / 08: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77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