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教育需要培养孩子质疑与尝试的能力 创新是什么?我经常自省:为什么我缺乏创新能力?反复思考后:我认为创新来自于质疑与尝试。 回想一下:儿时有问不完的问题,而长大成人后,反而问不出那么多为什么了?这是因为随着教育和生活、社会经历的增多,习惯了“自然而然”、“理所当然”地接受,儿时宝贵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逐渐消失。 小时候我们也不停的去尝试任何我们没有做过的事情,碰触过的事务。所以总能够有些奇思妙想,我甚至在小学2年级的时候就悟到了乘法交换律,其根本原因只是想把作业完成的快一点,可以多点时间玩耍,因此反复尝试怎样才算得快,毕竟结果对就行。后来才知道这是定理。所以在某个层面上,懒惰与欲望也是创新的动力。 从我的孩子上小学以来,我认为中国现在的教育就是扼杀创新。比如老师要求:课下不允许在教室跑跳、不能允许去操场;做作业只能按照老师要求的格式、甚至连作业本都只能是一种样子;对老师讲解的内容不能有任何的质疑!在我给小孩辅导数学作业的时候,每当我告诉他采用我的方式可以更简单一点的时候,他给我的回答是:老师要求只能这样计算!对此,我只能叹气。开始我认为这是个案,但是当我问了其他的同学以后,我发现这似乎是普遍现象。 后来当我向一些老师求证的时候,他给我的回答是:现在的教改是让孩子们了解底层的逻辑。所以一些公式、定理、简单的方法都被这些底层逻辑替换掉了。 坦率的讲,我非常生气:我不否认底层逻辑的重要性,底层逻辑难道和公式、定理、简单方法冲突吗?底层逻辑理解了,就应该教育孩子们更简单的方法,也就是公式、定理、简单方法! 从企业运用的角度看,这些定理、公式、简单方法就是模块,明明可以用模块设计,为什么还非得一个一个去加工呢?可以大幅减少工作量,在企业中这是成本!而对孩子们而言,这是最昂贵的成本:时间!他们完全可以用省下的时间去多玩、多看! 所以这些貌似合理的解释,其实是牵强的!其核心在于教育的方式忽略了孩子个性及需求的多样性,所以我认为现在培养出的孩子是格式化思维:不敢质疑,不敢尝试!那么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在哪里?难道在手机里? 我觉得还是应该拾起30年前的教材,理清楚教育的逻辑和培养的目标!#家长必读 #学习 #思维训练 #高效学习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5: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