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低估的,能让高敏感娃变自信的小细节 今天分享一个超简单、但几乎 90% 家长都会忽略的,可以帮助高敏感孩子变自信的小细节: 多跟孩子分享你自己和孩子崇拜的人的 “失败” 和 “不完美”。 很多家长,特别想维护在孩子面前的 “完美超人” 形象,生怕露出一点脆弱会损害权威。从心理学上看,这其实是我们在维护 “理想化父母” 的自恋需求。 但!我想说,真的不必这么 “完美”。对孩子,尤其是高敏感孩子,你的 “不完美” 才是他自信生长的最好土壤。 举个我家的例子: 我会跟女儿分享,我当年考驾照,科目三考了 3 次才过!但这并不妨碍我现在能轻松开车带她去任何地方。 她喜欢孙颖莎和王楚钦,我就会特意找出他们早年比赛失利、眼神还不那么坚定的视频,跟她一起看。我会感慨:“你看,莎莎和大头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厉害的,他们也是从一次次失败里磨练出来的。” 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在她身上产生了奇妙的 “化学反应”。 有一次她上台讲故事,中间卡壳了。她没有慌张失措,反而非常镇定、自信地对老师说:“老师,我这一段好像忘记了。”老师笑着让她下次加油。 第二次讲故事前,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她把大把精力用在了背台词上,结果她不仅流畅完成,还得到了老师夸奖!事后她跟我说:“妈妈,我当时卡壳时,一下子就想到了莎莎比分落后时的样子。我想,冠军都会遇到困难,我也可以慢慢来啊!” 为什么这招对高敏感孩子特别管用呢? 这源于高敏感孩子发达的 “镜像神经元” 。他们的大脑就像高精度雷达,无时无刻不在观察、模仿他们信任和亲近的人。当爸妈、偶像的 “不完美” 被坦然接纳,他们会建立一个重要认知:“原来不完美、失败都是正常的,不是我不够好”。 这就是心理学里的 “锚定效应”—— 孩子会把亲近的人的经历当成 “人生锚点”,遇到挫折时就有了参照:“他们都能跨过,我也可以”,宏观上理解了 “成长就是从不够好到越来越好”,自然就有了面对的底气。 拥有了这个 “锚”,他们在面对挑战时,内心就有了底气和框架,自信自然就生长出来了。 而这,也正是我的【高敏感育儿:思维+实践训练营】的核心所在。 很多家长感觉学了很多育儿知识,事到临头还是茫然无措。这正是因为大脑里缺乏一个清晰的 “思维框架”。 我的训练营,不止步于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你搭建一个 “脚手架” 式的思维系统。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