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宸2周前
第6集 一次失误就否定全部?总说 “我什么都做不好”,心理学帮你跳出自我否定陷阱,掌握重塑信心技巧! #自我否定#心理学干货#自我效能感#情绪管理#自我成长 视频简介: 你是不是一次出错就全盘否定自己?职场项目没做好就说 “我能力太差”,被他人批评一句就陷入自我怀疑,甚至觉得自己 “一无是处”?这不是你真的不够好,而是自我效能感偏低引发的认知偏差 —— 习惯将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忽视外部因素与偶然情况。今天的心理学内容不仅拆解自我否定的底层逻辑,更给出 “挑战负面思维”“小目标积累信心” 等可直接套用的实操方法。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还是宝妈,这份内容都能帮你摆脱自我苛责,重建自我认知,活得更笃定自信。 【本期看点】 ・悖论真相:为什么一次失败,就会否定所有努力的价值? ・心理陷阱:把失败归因为 “能力不足”,是真的不行还是认知偏差? ・破局关键:识别负面思维,如何用理性反驳 “我什么都做不好”? ・成长本质:自我效能感偏低,如何通过小目标逐步提升? ・场景应用:职场失误、人际批评、学习受挫,如何针对性破局? ・反常识观点:接受 “不完美”,反而比强迫自己 “零失误” 更有力量? ・实操步骤:3 步拆解自我否定,从 “自我怀疑” 到 “自我接纳”? ・终极洞察:真正的自我认知,是看见不足更能看见自身的闪光点? 【互动时间】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1. 你曾因哪件事陷入过全盘自我否定?2. 你觉得打破自我否定最难的是突破哪种思维?3. 你会尝试用 “设定小目标” 的方法增强信心吗? 自我否定不是 “认清自己”,而是被负面思维困住,学会拆解认知偏差,才能真正看见自身的价值 如果觉得内容实用,记得一键三连关注!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99
坦白讲:自我否定,是身体“学会”的坏习惯 自我否定作为一种顽固的内心习惯,可以通过行为心理学的“强化”“惩罚”和“刺激泛化”等核心概念来理解其生成机制,并据此找到缓解之道。 一、 自我否定习惯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被长期“塑造”和“强化”的过程 1、过往经历的消极强化:在个体成长初期,可能经历过因表现不佳而遭受的严厉批评、嘲笑或惩罚。为了避免这些令人不快的刺激,个体可能“先发制人”地采取“自我否定”策略。例如,在尝试新事物前就先说“我不行,我肯定会搞砸”,如果最终真的失败了,这种提前的自我否定仿佛“预言”了结果,反而减轻了外界的批评,或者为自己的失败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从而避免了“努力后依然失败”所带来的更大挫折感。这种“通过自我否定来避免更大痛苦”的模式,使得自我否定的行为被消极强化 2、缺乏积极强化:如果个体在取得成功或表现良好时很少得到外界的肯定、赞扬或者甚至被忽视,那么“积极尝试”和“自我肯定”的行为就无法建立和巩固 3、刺激泛化:最初自我否定可能只针对某个特定领域。但由于“数学不行”带来的挫败感和批评过于强烈,个体开始将这种无能感泛化到其他相似领域。最终,任何带有挑战性的新情境(刺激),都会自动触发“我不行”的否定性反应 二、 缓解办法:行为塑造与认知行为技术-打破旧的强化循环,建立新的、良性的强化模式 1、进行行为实验,收集反证:自我否定往往是一种自动化的、未经检验的预测。设定一个微小、具体、可实现的目标,然后去行动 2、运用行为塑造技术,小步快跑:不要指望一夜之间变得自信。使用“行为塑造”原理,将大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小步骤,并对每一步的接近行为都进行强化 3、识别并中断自动化反应:自我否定是特定情境下的一种自动化反应。首先要有意识地识别出引发自我否定的“刺激点”。一旦意识到“我不行”的念头出现,立刻有意识地中断它,用一个预设的、更客观的陈述句替代 4、主动寻求和创造能够提供“积极强化”的环境 ✍️从行为心理学视角看,自我否定是一个被环境错误强化的习得性习惯。 缓解它的关键不在于苦苦思索“我为什么这么没自信”,而在于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可操作的行为改变技术,去创造新的、成功的行为经验,并确保这些新行为能带来比旧习惯更直接、更强烈的积极回报。 当新的行为模式被足够多次地强化后,它就会取代自我否定,成为你面对挑战时新的、更健康的自动化反应 #成长#自我否定#自信#习惯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4: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