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7
一句话,就一句话,就可以告诉我们 为什么俞敏洪在南极发感谢信,被骂上热搜。 为什么西贝老板替餐饮喊冤,被说不懂消费者。 为什么父母教育我们的那套,在咱们孩子身上不奏效了? 这句话就是: 事没变,人变了 听起来好像没什么感觉啊,但是各位,我通过三点来给大家分解 首先第一个, 你看这两件事: 一个是站在南极冰面上的感谢信, 一个是餐饮大佬对着罗永浩的公开回击。 放在十年前,这俩人说的话, 很可能会被夸成: “有情怀”“有血性”“有担当”。 但在 2025 年, 同样的话, 换了一代人来听, 结果叫 “不接地气”“只顾自己”“完全不懂普通人的苦”。 以前,大众看精英,想的是: “我也要努力奋斗变成你。” 现在,更多人心里的声音变成了: “你能不能先看看我?” 所以你发现了没? 事变了吗?没变,但人变了。 以前有话语权,是我们父母那一代人。 可你再想想,现在在评论区敲字的是谁,是八零、九零,甚至还有 很多零零后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 怎么用照镜子的方式,让我们从中学到东西 比如,如果你和我一样,已经是为人父母了, 不妨问自己一个有点扎心的问题: 在你孩子心里, 你,会不会就是他眼中的“俞敏洪”和“贾国强”? 你在评论区吐槽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 转头对孩子说: “别老玩手机。” “多看看书,别光知道玩。” 可你自己呢? 下班回家第一件事,也是拿起手机刷, 累了就说一句:“别吵我,让我休息会儿。” 在孩子的内心独白里,很可能是这样的: “你天天拿着手机玩, 你还好意思说我? 你也不看书, 凭什么要求我看?” 这一刻, 我们在孩子那里的位置, 和我们评论区里吐槽的大佬, 没那么不一样。 很多所谓“为你好”的那套教育方式, 在我们孩子眼里,其实只是一种「自我陶醉」。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听我们说话的这一代人, 已经不是当年的我们了。 现在的孩子 他们从小活在互联网里, 看到的是无数种人生方式、无数种价值观。 他们更在意感受、边界、公平, 他们不想再当「被安排的一代」。 所以,当我们还在复制老一辈的教育方式, 孩子心里听到的, 可能是另一句话: “你根本没想听我怎么想。” 这是第二个点 第三, 那我们这一代父母,怎样做,才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去找到那个奏效的方法?总结起来,就只需要做两个小改变 #育儿育己 #做智慧父母 #俞敏洪 #父母课堂
00:00 / 06: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