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向英雄致敬 新中国成立后,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曾进行援越抗法、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等十次关键对外战争或军事行动,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1. 援越抗法战争(1950年8月-1954年7月) 中国通过派遣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南人民军指挥边界、奠边府等战役,并提供大量武器、物资及后勤支持,最终帮助越南击退法国殖民势力。 2. 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1953年7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对抗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合国军。经五次战役将敌军从鸭绿江边击退至三八线,最终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此战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奠定新中国国际地位。 3. 中缅联合作战(1960年11月-1961年2月) 应缅甸政府请求,解放军跨境打击逃入缅甸的国民党残军,协助缅甸恢复边境秩序,战后撤回国内,保障了云南边境和平。 4.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2年6-11月) 针对印度在边境的持续挑衅,中国军队发起反击,击毙印军4383人,击伤1047人,最终主动回撤至1959年实控线,沉重打击印度扩张野心,换得数十年边境安宁 5. 抗美援越(1964-1973年) 中国向越南提供物资援助,并派遣铁道兵、工程兵、高射炮兵等部队(累计32万人)参与对美作战,期间1100余名战士牺牲,4200余人负伤,有力支持越南抗美斗争。 6.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69年) 苏联军队多次入侵珍宝岛,中国军队反击并击退苏军,捍卫领土主权,此战成为中苏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7. 西沙海战(1974年1月) 南越军队侵占中国西沙群岛,中国海军发起反击,击沉南越军舰1艘,击伤3艘,收复被占岛礁,确立对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 8. 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3月) 针对越南在中越边境的频繁挑衅和入侵,中国军队发起有限度反击,摧毁越北军事设施,之后撤回国内。后续1979-1989年开展"两山轮战",持续巩固边境防御 9. 南沙海战(1988年3月) 越南军队在南沙群岛赤瓜礁等海域挑衅,中国海军反击,击沉越南军舰2艘,击伤1艘,收复部分岛礁,维护南沙主权 10. 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 印度军队在加勒万河谷等边境地区越线挑衅,中国边防部队坚决反击,有效维护领土主权和边境地区和平稳定 这些战争或军事行动,均是中国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采取的必要措施,体现了中国人民捍卫领土。 本剧节选6次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5: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啟東1周前
京九铁路,今日贯通! :历史上的今天。3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95年11月16日,贯穿南北的京九铁路全线铺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道事业逐渐发展壮大。上世纪五十年代,兴建京九铁路的构想提了出来,计划从北京到九江修建一条铁路干线。但因当时条件不成熟,没有具体实施。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后,我国正式提出了大京九的方案,即将京九铁路南端的终点由江西九江延展到了香港九龙,随后北京至九龙铁路全线正式立项,成为国家“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京九铁路,位于京沪、京广两大南北干线之间,北起北京,南至深圳,连接香港九龙,总长2500多公里,跨越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九省市,工程艰巨、工期紧张、技术要求高、项目管理复杂。这一宏伟工程中蕴含着无数人的期望与艰辛努力。京九铁路1993年4月20日全线正式开工,十多万建设大军以高昂和劳动热情和拚搏精神,使这一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宏大工程提前全线贯通。1995年11月16日,随着京九铁路最后两节轨排在江西省与广东省交界的定河桥南端连接完毕,标志着京九铁路全线铺通,“奋战三年,铺通京九”的目标提前实现。1996年9月1日,一列橘红色旅客列车,缓缓驶出北京西站站台,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这一铁路的开通,对于缓解南北运输紧张状况,加强香港和内地经济联系与交流,有力带动中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