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8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鲁韵1月前
《碧云寺.罗汉堂》 碧云寺罗汉堂是北京香山碧云寺的重要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是国内现存保存最完好的罗汉堂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建筑特点: 罗汉堂仿杭州净慈寺罗汉堂而建,平面呈“田”字形,每面九间,中间有四个小天井用于采光。外貌似盝顶,堂中心建有重檐歇山十字脊的多角亭阁,中央矗立有小型喇嘛塔。堂正面出轩,其余三面各出抱厦一间,屋顶设有五座覆钵式小塔,分布于四角及中心。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融合了汉藏艺术特色。 内部陈设: 殿内有木雕贴金罗汉像500尊,加上佛、菩萨以及蹲于梁上的济公和尚等,共计508尊雕像。每尊罗汉像高约1.5米,木质漆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罗汉像老少俊丑俱全,喜怒哀乐极尽人情之常态,是珍贵的佛教艺术品。其中,济公和尚因姗姗来迟而栖身梁上,成为民间佳话。第171尊德首尊者是一尊女罗汉形象,化身磨针老妪点化李白。还有一位歪嘴驼背、跛足斜眼的“疯僧”,人称“十不全”,原型取自《说岳全传》中痛斥秦桧的义士。传说中,第444尊破邪见尊者是乾隆本尊。 历史意义: 罗汉堂是碧云寺的镇寺之宝,也是清代皇家对佛教文化重视的历史见证。它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五百罗汉将宗教精神演化为生命百态,见证了盛世繁华和历史动荡。尽管在历史动荡时期部分塑像受损,但后世多次按原貌修复,至今仍保存完好。
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奕杞游10月前
厦门鸿山寺,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藏着一座造型奇特的五百罗汉堂寺院 #厦门 #祈福 #寺院 #鸿山寺 #旅行推荐官 厦门鸿山寺位于思明区思明南路305号,鸿山南麓。它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也有建自南北朝的说法,历史悠久。寺原在鸿山与虎山夹峙之间的山坡上,殿堂毕具,雄伟庄严,是厦门本岛第二座以寺见称的寺院。 清光绪十五年,漳州南山寺喜参和尚应邀来寺住持并全面重修寺宇,后该寺成为普陀寺下院。虽历经变迁,如民国时期厦门沦陷时一度废圮,建国后又历经收管与收回等波折,但在各方努力下得以不断修缮与发展。 鸿山寺建筑独具特色,山门移至鸿山公园广场北侧,外观仿古。大雄宝殿位于5楼转换层,全采用红木菠萝格而建,殿高18米,殿中八支15米高的大柱一柱直上。观音殿位于大雄宝殿二楼,供奉千手观音等。二楼的五百罗汉堂更是别具一格,五百尊罗汉圣像取材自加拿大桧木,以唐时工艺精心雕制,堂内林木环绕、流水潺潺,《金刚经》和《心经》镂空刻于铁板作屏风隔断。 寺前因特殊地势风向,有“鸿山织雨”奇观,为厦门八大景之一。后山还有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寨以及明熹宗天启二年福建都督徐一鸣和赵颇攻剿“红夷”的石刻碑文,是厦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鸿山寺,不仅是宗教修行之地,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魅力。
00:00 / 17: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5
00:00 / 1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