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3
00:00 / 49: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84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13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2
宋哲元(1885年10月30日-1940年4月5日),字明轩,山东省武定府乐陵县(今山东省乐陵市)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平津卫戍司令、冀察绥靖主任和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等职。去世后,国民党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一级上将。宋哲元幼年家贫,刻苦读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军,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毕业后服役于冯玉祥部,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1922年,参加直奉战争,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是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1924年,参加北京政变,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1925年秋改任热河特别行政区都统。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里成立蚕蜂学校推广种桑养蜂,振兴热河农业;还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枪。1933年,日军进军山海关,长城告急。驻守在晋东地区的29军接到命令,守卫喜峰口。军长宋哲元在誓师大会上对全体29军官兵说:“到了前线后,我们只能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1940年4月5日,抗日爱国将领宋哲元逝世,宋哲元先为肝病,后又患脑血栓,并半身麻痹。先在衡山治疗休养,后转到四川灌县,1940年初再移至绵阳,这一年4月5日,宋哲元以中风不语病逝,葬于绵阳附近的富乐山,享年56岁。国民政府追升其为一级上将,遗体安葬于绵阳富乐山,并为其立一座高大的“神道碑”。其墓碑由冯玉祥将军亲书“宋上将明轩之墓”。#五虎上将之一 #二十九军大刀队 #爱国将领 #致敬英雄铭记英雄 #西北军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6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6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04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97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3
#向英雄致敬 #致敬 邓宝珊同志:(1894年—1968年)名瑜,甘肃天水人,是民国时期纵横西北几十年的智囊人物,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是国军的陆军上将,西北军的重要将领,辛亥革命时,曾参加新疆伊犁起义,抗日战争期间多次到延安与共产党领导人会晤,赞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联合阻击日军渡过黄河。1948年年底代表傅作义同人民解放军代表谈判,达成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协议,1949年1月13日,邓宝珊由周北峰陪同,前往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部队驻地谈判。当天下午到达通县马各庄,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陶铸,参谋处长苏静负责接待。次日下午,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来到马各庄会见了他。他以为天津能守3个月做条件,做为全军加入解放军做为联军的条件,结果天津30个小时就失守了。经过三天谈判,达成了北平30万军队出城改编,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电达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等领导后,毛主席表示,经邓先生达成的协议是可行的,我们对邓先生完全信赖。17日,他回北平向傅作义复命。正当和平协议付诸实行之前,蒋介石派其前军令部长徐永昌飞北平,企图以徐和傅、邓的私人关系,煽动傅部与人民解放军一战。但傅、邓决心已定,不为所动,由邓出面,促徐离北平,排除了和平起义的干扰。21日,傅作义在中南海召集高级军官会议,说明了起义决定,当场宣读了和平解放的实施办法。邓宝珊有意没有参加这次会议。由于事先安排周密,会议进行顺利。22日,正式宣布北平和平起义。当天,他赴通县迎接人民解放军工作人员。接着,成立了联合办事处,叶剑英任主任。31日,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邓和傅作义一起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以表彰他们在人民解放事业中的功绩。1956年,在民革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宝珊同志也受到冲击,但在病中他还是深深怀念遭受迫害的老同志、老朋友,周恩来总理闻讯后,派飞机把他接到北京。在这场浩劫中,已是古稀之年的邓宝珊同志时刻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担忧,到京后即入住解放军301医院接受治疗。后因大面积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1968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