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从南岩宫来回6小时22公里攀行于空无一人的山涧中,确实有点儿慌,只为了一睹1300年的武当发源地“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是武当山发源地,古建筑群“九宫八观”之首,被誉为“拥殿千朵芙蓉”的仙境。 五龙宫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最初为“五龙祠”,是武当山最早由皇帝敕建的道教宫观。历经宋、元、明等朝代的扩建与修缮,宋真宗时升为“五龙灵应观”,元世祖赐额“五龙灵应宫”,元仁宗又赐额“大五龙灵应万寿宫”。明永乐十年(1412年),五龙宫迎来大规模建设,建成帝殿、山门、廊庑等215间建筑,成为武当山九大宫观之首。 五龙宫鼎盛时期共有800多间建筑,包括正殿、明真殿、桂籍殿、蓬莱殿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现存的“兴圣五龙宫”为明成祖朱棣时期所建,是等级最高、遗迹保存最丰富的明代皇家道教宫观遗址。1994年,五龙宫随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当山最大的真武神像就在五龙宫,其铜铸鎏金神像高达1.95米,是真武大帝在道教中被尊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传说他曾在武当山修炼并得道成仙。 
五龙宫因祈雨而兴建,传说中有五位龙君守护此地,被称为“五气龙君”。他们在唐代祈雨时显灵,帮助缓解旱情,因此五龙宫也被视为与龙神信仰密切相关的地方。 
五龙宫还供奉玄帝(即真武大帝的另一种称谓)以及其他道教神仙,如邓辛二天君和钟吕二仙。这些神仙的供奉体现了五龙宫在道教信仰中的重要地位。 
五龙宫旁还有“榔梅真人”李素希的墓,他是武当山历史上著名的道士,其墓塔和石刻保存完整,进一步彰显了五龙宫在道教文化中的深厚底蕴。 #武当山 #五龙宫遗址 #五龙宫 #古建筑之美 #历史古迹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当县。 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乾宁年间(896—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自唐代后,武当山就得到历代封建皇帝的重视,封号武当,使其地位崇高、名声显赫。 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 明代永乐十年(1412年),军民、工匠30余万人,大修武当山。 永乐十五年(1417年)封为“大岳”,高于五岳之上。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历时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建筑群。史称“北建故宫,南修武当”。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封为“治世玄岳”,把武当山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标名于世,被列为道教第一名山。1956年,湖北省将全山古建筑群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金殿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02月22日,紫霄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把武当山太和宫、紫霄宫列为全国重点宗教活动场所。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12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4
武当山五龙宫,位于天柱峰以北,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九宫八观”之一,也是武当山最早敕建的道教宫观。 五龙宫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敕建“五龙祠”,此后宋、元、明各代均有修缮扩建。这里曾是武当道教的中心,规模宏大,共建有宫观庙宇850间。然而历经战乱与灾祸,如今仅存宫门、红墙、碑亭及泉池、古井等。 宫内尚存丈余高的青龙、白虎等泥塑彩绘神像,元君殿基供奉着高达1.95米的铜铸鎏金玄天真武神像,是武当山最大的真武神铜像。宫外有五龙行宫等附属宫观岩庙,周围松萝、五龙、青羊诸峰高耸,飞云涧、白龙洞流水环绕,景致清幽古雅。1994年,五龙宫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在五龙宫,有五口神秘古井。传说远古时期,此地大旱,土地龟裂,百姓苦不堪言。东海五位龙子于心不忍,违背天规,私自降雨。玉帝震怒,罚他们永守五龙宫的五口古井。 自此,五条龙默默守护一方。每当百姓遭遇干旱,诚心来到井边祈愿,便能看到井中泛起五彩光芒,甘霖随之降下,滋润大地。若有人不慎失足落井,龙会轻柔托住,送其平安上岸。 岁月流转,五龙宫香火渐盛,人们在井口供奉花果,感恩神龙庇佑。五条龙虽困于井中,却以守护百姓为己任,五龙宫也因这神秘传说,更添几分传奇色彩 ,五口古井与五条神龙的故事,在武当山代代相传。#武当山#五龙宫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