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9: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5: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6
00:00 / 06: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9: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5: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大胖猫6天前
要说中国历史最混乱,最让人摸不着头脑,最眼花缭乱的时期,无疑就是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他们甚至混乱到很多人都分不清二者的区别,更毋论其中的历史脉络。 四川人民出版社的这本《大浪淘沙:从五代到十国》是学者王宏杰所写的“五代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大致从后梁末年讲到后晋,大致30年左右的历史。 与市面上流行的历史书相比,这本书(或者“五代史三部曲”系列)最大的特点是,作者没有完全按照时间线去写,而是以“纪传体”的方式,用讲述人物生平的方式,去还原历史的发展,与帝国的兴衰。 这种写法在我看来非常惊艳,他突破了“以时间线”讲述历史这一羁绊,可以让读者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历史人物的一生。其实,这种用这种写法,作者也有不得已的一面——五代十国时期,同时存在的政权太多,如果按照时间线来写,每个国家都同时介绍,未免太过零散,无法写得深刻。 其实,我在写《十六国》时,针对个别政权,也是用类似的方式写的(国别体)。 作者最后讲到的“乌震困境”,我不是特别认同。忠孝之间,古人似乎很难抉择。其实自中古以来,士大夫们普遍对孝的优先级要高于忠,也就是先保自己小家,而后再考虑皇帝和国家。这种事例,整个魏晋南北朝非常普遍。到了唐朝,依然流行这种思想。张巡的睢阳保卫战看似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实则在朝廷内部饱受诟病。至于颜真卿舍弃小家,可谓非常稀有。中古时期,士大夫没有以身殉国的义务与思想枷锁,这点和南宋明清有很大的不同。 语言上,这本书非常流畅,阅读体验非常丝滑,通俗易懂不存在哗众取宠的写法。另外,即使没看过“三部曲”的第一部,也不影响阅读这本书。这本书可以算是市面上质量比较好的五代十国通俗史。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6: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