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心成分与化学式差异 - 硫酸铁:化学式为 Fe₂(SO₄)₃,铁元素为 +3价(三价铁),是铁的高价态硫酸盐。 - 硫酸亚铁:化学式为 FeSO₄,铁元素为 +2价(二价铁),是铁的低价态硫酸盐,常见结晶形式为“绿矾”(FeSO₄·7H₂O)。 2. 关键物理性质差异 对比项 硫酸铁(Fe₂(SO₄)₃) 硫酸亚铁(FeSO₄) 颜色 固体为灰白色/淡黄色,溶液呈 棕黄色 固体为浅绿色(结晶),溶液呈 浅绿色 溶解性 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易溶于水,水溶液易被氧化(变棕黄) 稳定性 稳定,不易被氧化/还原 不稳定,易被氧化为三价铁(需密封保存) 3. 主要用途差异(数据化实践场景) 硫酸铁(Fe₂(SO₄)₃) - 水处理:作为絮凝剂,投加量 20-50mg/L,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COD,适用pH范围6-9,絮凝速度比硫酸亚铁快30%。 - 工业领域:电镀行业用于铁盐钝化液(浓度5%-10%);印刷制版中作为腐蚀剂。 - 农业:酸性土壤改良剂,每亩用量 10-15kg,同时补充铁元素(但吸收率低于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FeSO₄) - 农业/水产:果树缺铁性黄化症防治,叶面喷施浓度 0.2%-0.5%;水产养殖中调节水质(每亩用量5-8kg),预防鱼类贫血。 - 水处理:作为还原剂(如处理含铬废水),或与石灰配合作为絮凝剂(投加量30-80mg/L)。 - 工业:制造铁系颜料(如氧化铁红),或作为食品添加剂(铁强化剂,每日允许摄入量0.8-1.5mg/kg体重)。 4. 化学性质核心差异 - 氧化性/还原性:硫酸铁(三价铁)具有 氧化性,可与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二价铁)具有 还原性,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三价铁(如溶液放置后变棕黄)。 - 水解性:硫酸铁水解程度更强,水溶液酸性更显著(1%溶液pH≈1.5-2.0);硫酸亚铁1%溶液pH≈3.0-4.0,水解产物易形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后续氧化为氢氧化铁)。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七水硫酸亚铁(化学式:FeSO₄·7H₂O)在土壤改良中主要作用是调节土壤酸碱度和补充植物必需的铁元素,具体作用如下: 1. 调节土壤pH值(降低土壤酸度) 七水硫酸亚铁溶解于水后会释放出氢离子(H⁺),从而降低土壤的pH值,使土壤由中性或碱性向酸性转变。这对于以下情况尤为重要: - 喜酸性植物生长:如杜鹃、山茶、蓝莓、绣球、栀子花等,它们在pH值为4.5–6.0的酸性土壤中才能正常吸收养分。 - 改良盐碱土:在盐碱化土壤中,施用硫酸亚铁可中和部分碱性,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 2. 防治植物缺铁性黄化病 铁是植物合成叶绿素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碱性或石灰性土壤中,铁容易被固定为不溶性的氢氧化铁(Fe(OH)₃),导致植物无法吸收,从而出现新叶发黄、叶脉仍绿的黄化症状。 - 七水硫酸亚铁提供的是可被植物直接吸收的二价铁(Fe²⁺),能快速缓解缺铁症状。 - 常作为叶面肥或土壤追肥使用。 3. 改善土壤结构(间接作用) 在酸性条件下,土壤中的铝、锰等元素活性增强,可促进黏土颗粒的分散,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但需注意: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土壤酸化过强,反而抑制植物生长。 使用注意事项: - 避免与碱性物质混用:如石灰、草木灰等,会降低其有效性。 - 控制用量: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酸化严重,甚至产生铁、锰中毒。 - 最好在土壤湿润时施用:利于溶解和吸收。 总之,七水硫酸亚铁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土壤酸化剂和铁肥,适用于需要酸性土壤环境的作物和园艺植物。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