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4: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药王寿养集》 《药王寿养集》是对唐代著名道医孙思邈关于“养性”(生命修养)思想的系统性汇编,其核心哲学在于,通过一种整合身、心、灵的整体性方法,遵循道家“清静无为”与“顺应自然”的原则,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终极目标。该书不仅阐述了深奥的养生哲理,更提供了大量具体且可操作的实践指南。 核心要点如下: 1. 精神调养为本: 本书将精神与情绪的调养置于首位。核心在于“啬神”(爱惜精神),主张通过“十二少”(少思、少念、少欲等)来避免精神内耗。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与乐观是抵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根本。 2. 形体保养之术: 提供了全面的身体保养方法,涵盖饮食、按摩、呼吸、房事等多个方面。 ◦ 饮食服饵: 强调节制、顺时、清淡的饮食原则,并收录了大量基于草药和食物的延寿方剂。 ◦ 按摩调气: 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自我按摩法(如“天竺国按摩法”)和呼吸吐纳法(导引),旨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 房中补益: 将性生活视为一种养生实践,其关键在于固守精气,反对纵欲,并根据年龄提出了严格的节制标准。 3. 顺应自然之道: 强调人的生命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节律保持一致。这包括顺应四季气候变化来调整起居、饮食与精神状态,以及遵循特定的时日禁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4. 节制有度为纲: “节制”与“中和”是贯穿全书的纲领。无论是情绪、欲望、饮食、言语还是劳作,都必须避免过度,因为任何形式的“多”或“过”都会损耗人的元气,导致疾病和早衰。 综上所述,《药王寿养集》是一部融合了道家哲学与中医药理的养生宝典,它构建了一个从精神修养到身体力行,再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完整养生体系,其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中华文化
00:00 / 07: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卓越的医药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药王",是中国医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早年经历与从医志向 孙思邈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通晓百家学说。因幼年体弱多病,为求医问药几乎耗尽家财,由此立下从医济世之志。他拒绝多次出任官职的机会,包括北周静帝时的国子博士、唐太宗的爵位封赏以及唐高宗的谏议大夫之职,终身隐居于太白山、终南山等地,潜心钻研医药之学。 医学巨著与学术成就 孙思邈最大的贡献在于完成了两部医学巨著。永徽三年(652年),他著成《千金要方》30卷,收录方剂5300余首,系统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该书首创"复方"概念,发展了张仲景的辨证论治理论,特别将妇科、儿科置于突出位置。晚年又完成《千金翼方》30卷,补充收录药物800余种,详细记载了药材的性味、主治和采集时间。 在医学实践方面,孙思邈创立了脏病、腑病分类系统,提出"防重于治"的预防医学思想,强调食疗养生的重要性。他改进针灸疗法,创"阿是穴"之说,注重药材的道地性和炮制方法,总结了大量民间用药经验。 医学思想与医德典范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首篇提出"大医精诚"的医学伦理思想:"精"要求医术精湛,精益求精;"诚"要求医德高尚,心怀慈悲。他主张医生对患者要"普同一等,皆如至亲",这一思想成为中医伦理学的基石。 他强调整体医学观念,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他对人与自然统一性的深刻认识。这些思想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对现代医学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影响与后世评价 孙思邈以逾百岁高龄辞世,其生平事迹和医学成就受到历代尊崇。宋徽宗封其为"妙应真人",明清时期被尊为"药王",民间建有多处药王庙祭祀。他的著作很早就传入日本、朝鲜,对东亚传统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思邈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高尚的医德完美结合,践行了"大医精诚"的理想。他的医学思想和学术成就,不仅为中国医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在中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提倡的医德规范、记载的临床方剂以及养生理论,继续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展现着历久弥新的价值。#记录生活 #我的家乡有宝藏 #dou来这座城 #给外地人科普一下孙思邈 #饮品人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1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