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8: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4: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5: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果香里的养生课》 七月的杭州暑气正盛,白墙黛瓦的胡庆余堂里飘着淡淡药香。我揉着隐隐作痛的胃部跨进诊室,正撞见满头银发的沈医师在泡一壶陈皮桂花茶。 "小姑娘又贪凉了吧?"他扫了眼我手里提着的半盒杨梅,紫红的汁水正顺着塑料袋往下淌。上周朋友寄来的仙居东魁杨梅个个大如乒乓,冰镇后沁甜多汁,我每天都要吃上两大碗。 沈医师示意我伸出舌头,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起:"舌苔白腻如积雪,齿痕比西湖的涟漪还密。说说看,最近是不是总觉得身子沉,午后犯困,吃两口就胀气?" 见我点头,他转身从檀木书柜抽出一本泛黄的《随息居饮食谱》,书页间夹着几片风干的枇杷叶。"光绪年间有位盐商夫人,夏日贪食冰镇西瓜,后来腹胀如鼓,面黄如蜡,名医王孟英用三片生姜配两粒砂仁才救回来。"他指着书页上一行朱笔批注:"你看这里写着——'瓜果悦口,忘其寒湿,如饮鸩止渴'。" 窗外的蝉鸣忽然轻了下去,诊室里的西洋钟滴答作响。沈医师捻着腕间的沉香手串,说起三十年前跟师抄方的往事。那时有位越剧名角,为保嗓音清亮,每日要喝雪梨燕窝羹,结果唱到"黛玉葬花"时竟咳出血丝。后来才知她本属虚寒体质,梨汁寒凉如秋雨,反倒伤了肺气。 "你看这杨梅。"他忽然拈起一颗放在白瓷盘里,鲜红的汁液慢慢晕开,"二十年前我下乡义诊,山民摘的杨梅只有指甲盖大,酸甜里带着草木清气。现在这些新品种甜得发腻,像裹了层糖衣。"他从抽屉里取出血糖仪,让我当场测了个指尖血——餐后两小时的数值竟飙到了9.8。 茶壶里的陈皮渐渐舒展成完整的橘瓣形状,沈医师往我杯中添了勺炒米:"水果本是好物,但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就像西湖龙井,清明前的嫩芽最金贵,霜降后的老叶反倒伤胃。"他教我用手掌丈量水果量,拳头大的苹果吃一个足矣,体寒者午前食用,阴虚者避开香蕉荔枝。 临别时,老医师送我个湘妃竹编的果篮,里面躺着三颗沾露水的水蜜桃。"这是塘栖老树结的玉露桃,用隔水炖的法子,加两片黄芪,补气不伤脾。"夕阳斜斜照在"道地药材"的匾额上,门前的石板路泛着湿润的光。 那晚我按着医嘱蒸了桃子,清甜的香气里混着淡淡药香。忽然想起沈医师说的:"养生如作画,留白处最见功夫。"原来我们与水果的缘分,不在饕餮而在相知,就像西湖的月,半圆时最堪回味。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