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66662周前
1915年,爱因斯坦向世人公布了广义相对论。在广义相对论的语言中,时空不是静止的,而是会对物质和能量做出反应。时空这张统一的织布会因物质而弯曲,而这种弯曲反过来又影响物质的运动。多年后,物理学家约翰·惠勒用一句简洁的话总结了这一切:“物质告诉空间如何弯曲,空间告诉物质如何运动。” 这一切正在你周围乃至你体内发生,引力的涟漪也就是引力波不断从遥远的灾难性事件中传来,掠过地球。当他们经过时,空间会被轻微拉伸和压缩。如果你能精确到原子核的尺度,就会感觉自己被轻柔的拉长和挤压。 像坡的文字一样,广义相对论本身既优美又神秘,有时甚至难以理解。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规律的理论,更像是一台机器,你给它输入物质的分布,它会吐出一个答案,预测这种物质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会如何演化。但相对论不会告诉你这样的物质分布在宇宙中是否真实存在,判断可能与不可能仍然取决于人类自己。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也是类似,你告诉牛顿一个物体的分布,他的方程就能告诉你它的运动。但牛顿不会回答宇宙里是否真的存在一根长达一万光年的金属棒。让事情更复杂的是,广义相对论不像牛顿力学那样简单,它不是一条能在高中课堂上写下的方程,而是一组四维空间中的十条方程,彼此纠缠,非线性,难以处理。 物理学界知道它是正确的,实用的,但大多数科学家更愿意去研究更容易上手的微观或天体物理问题。正如著名的J.J.汤姆孙曾说过:“我必须承认,没有人能用清晰的语言说明爱因斯坦的理论到底是什么。”不过还是有人取得了突破。 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后不久,卡尔·史瓦西在一战战壕中找到了一个解法,他输入的最简单情况是类似太阳系的物质分布,输出的结果描述了太阳周围引力的强度。然而这个解中隐藏着别的东西,奇点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一颗恒星被压缩到某个极限以下,它就会无限塌缩,引力如此强大,形成一个无限密度的点,被一个单向的边界(事件视界)包围。 相对论机器完成了他的任务,剩下的就是要决定这种结果是否真的存在。大多数人对此嗤之以鼻,甚至爱因斯坦本人也在1939年的论文中否认,认为没有物体能塌缩到让引力战胜一切其他力量的程度。当时人们称这种假想天体为“冻结星”,爱因斯坦说他们根本不可能存在。 但罗伯特·奥本海默并不认同,就在爱因斯坦发表文章的几个月后,奥本海默与他的学生哈特兰·斯奈德进行研究。他们刚算出中子星的最大质量极限,这种宇宙中最致命的恒星。当他们继续推算超越
00:00 / 05: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4: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3
00:00 / 15: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丘山岳1年前
爱因斯坦小时候非常喜欢小提琴,他梦想自己能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 #爱因斯坦小时候非常喜欢小提琴,他梦想自己能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爱因斯坦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练琴,尽管他很勤奋,也很用心,但却没什么进步。爱因斯坦的父母认为他没有音乐天赋,但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直没有阻止他学琴。 有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位小提琴老师,老师对他说:“你先演奏一曲让我听听。”爱因斯坦就演奏了他的偶像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但却漏洞百出。曲子拉完后,老师问爱因斯坦:“孩子,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呢?” 爱因斯坦说:“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师又问:“那你快乐吗?” “我非常快乐。” 老师继续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就说明你已经成功了,难道非要成为帕格尼尼才算成功吗?我认为,快乐就是成功。” 爱因斯坦听了老师的话后深有感触,他明白了快乐比当帕格尼尼更重要。后来,爱因斯坦仍然喜欢拉小提琴,虽然他拉得并不算很好,但他却在其中收获了很多快乐。 快乐是世间最容易取得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名人励志正能量故事4:达尔文 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进化论先驱达尔文在他的日记中记载,他曾经做过一件“蠢事”。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周游世界。一次,他来到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那里的人住山洞,吃草根野果,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达尔文在那里住了几天,有了惊人的发现:当气候恶劣人们找不到食物时,就将老弱病残的人分而食之。理由是,被吃掉的都是被认为没有用的(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达尔文很痛心:世界已经进入文明时代,而这里的人还这么野蛮残忍,一定要想办法改造他们。 他用高价买下一个当地的男婴,把他带回英国,他要用现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使这个非洲血统的小孩变成一个“文明人”。然后,再用这个“文明人”去改造他家乡人吃人的原始现状。16年之后,这个小男孩长成了“文明青年”,达尔文经熟人帮助,把他送回了非洲。 一年后,达尔文又来到非洲,想看看17年后的原始部落有多大进步。可是,他却找不到那个“文明青年”。当地人告诉他,他们把那个青年吃掉了。达尔文大惊:“那么好的人,为什么吃了?”“他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做,留下有什么用?”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无论他如何“高明”,都不可能改变整个社会的现状,在人们还没觉醒的时候,想用自己认为是先进的文明的思想去“统帅”他人,结果只会徒劳无益。达尔文虽然
00:00 / 0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6
00:00 / 0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