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的桥,都有故事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南通籍著名诗人卞之琳的这首诗太妙了,将一段桥上的记忆和故事吟唱得这般凄美多情。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这是人们对南通独特的城市风貌的精妙概括。因为有水,南通城里最多的是桥梁,早在唐朝,南通最古老的桥梁中正桥便已建成,那时候,南通还是长江入海口的一个沙洲,还未与大陆接壤。 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南通城里大大小小的桥梁连接起了河畔的弄堂,街道,以及粉墙之内,黛瓦之下的楼台院落,它们繁荣了经济,促进了交往,也孕育了这座城市的文化。 筱声说话接下来的几期节目就将好好的说一说南通的桥的故事。今天我就先来说一说六桥之神韵。虽然始建的时间跨度长达数百年,但是,濠河上的这六座桥却始终是南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多年以前,南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六桥之内是城里人,六桥之外是乡下人”。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变幻早已让城市拥有了新的格局,然而,今天,这六座桥却依然风光旖旎,神采奕奕…… 长桥不长是南通的四大怪之一。确实,虽然叫长桥,可事实上,它的长度不过只有10来米,实在算不得是“长”。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南大街拓宽改造时,新建的长桥宽度更是达到了30多米,这样,桥的宽度就相当于长的两倍,这种奇怪模样的桥就是在全国也很罕见。 长桥始建于元代,南通人周茂在南城门外的濠河上建造了一座木桥,这便是长桥的前身。公元1487年,通州知州傅锦将木桥改建成石桥。公元1554年,倭寇来犯,兵临城下,前来增援的兵备副使李天宠看到拱起的石桥几乎与城墙一般高,这很不利于防务。为了保证城内守军能够处于居高临下的优势,李天重下令将石桥拆除,重又改成木桥。60多年后,通州名医陈实功见这座木桥破败不堪,摇摇欲坠,便再次将它改建成石桥。 关于陈实功建长桥,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陈实功是明代杰出的外科医生,有一回,苏州抚军慕天颜的母亲得了重病,虽四处求医而不能治愈。后来他找到通州的陈实功,陈手到病除,这位幕抚军欲重酬陈时公,陈世公却提出,通州南城门外的木桥已然朽坏,来往人等甚不安全,抚军要是真的有心,就捐建一座石桥吧。慕抚军欣然允诺,石桥建成后取名“通济桥”。大概是取广济苍生之意,而南通人感念陈实功建桥的功德,后来又把它叫做“纪功桥”。 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州南城门外的这座石桥都是南通最长的一座桥,所以人们还把它叫做长桥。也许是因为
00:00 / 04: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5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