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想要读懂这本书,请先放弃读懂这个执念! 202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的作品,可以说第一时间就买到手了,但第一遍读完的时候,我几乎是沮丧的。 不是因为那些关于骗局与绝望的故事本身,而是读的过程我好崩溃啊。很漫长的一章,十几页一个段落都没有。文字像匈牙利平原上永无止境的雨水,黏稠地、固执地连成一片。 我的眼睛在句子的泥沼里挣扎,分不清谁在说话,谁在思考,时间线缠作一团。我不断翻回前面,确认自己是否漏掉了什么,但没有,作者就是这样故意把路标全部拆除了。 读完最后一页,我只感到精疲力尽,像跟着那群人在泥泞里毫无希望地走了整整一夜。 又过了一两天,书里那个阴雨连绵的世界像幽灵一样缠着我。伊利米阿什这个骗子先知,总在不经意间浮出我的脑海。于是我第二次打开它。这一次,我不再试图“攻克”它,而是索性让自己沉入那片泥泞。我忽然发现,没有段落、让人窒息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绝妙的表达。 我看到了那个后社会主义匈牙利集体农庄里,所有居民共同的生活状态:一种黏稠、停滞、看不到尽头的绝望。时间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的,就像探戈的舞步。 我把那些看似混乱的视角切换了,比如从偷窥者的视角跳到被偷窥者的内心独白,画面竟然立体了起来,像电影一样。那些冗长的呓语,像是人物在绝境中为了给自己的苟活寻找意义,而进行的苍白辩护。 第三遍,我才真正“听”见了那魔鬼的探戈舞曲。我突然意识到,这本书的核心不是故事,而是结构,是一种音乐的韵律。全书十二章,正如探戈舞曲“前进六步,后退六步”的结构。 前六章是“前进”,是骗子伊利米阿什的到来,他给死水般的村庄带来了希望的幻觉,一个重组社区、奔向虚幻新生活的计划。后六章是“后退”,是幻灭,是那个计划如何一步步瓦解、背叛,最终将所有人推入更深的绝望。 最绝妙的是,你以为你在艰难地“前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读到最后,你会发现时间又诡异地绕回了开头。这种阅读的疲惫感与挫败感,与书中人物所经历的,达成了惊人的一致。 最后总结:想要读懂拉斯诺,或许得先放弃“读懂”这个执念,把自己交给节奏,不去纠结情节,去感受长句子中的绝望、艰难喘息的节奏,重复、微变、累积,直到一种催眠般的张力将你笼罩。来吧,体验吧!#诺贝尔文学奖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