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8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杨慎——大明朝第一才子,天才少年高中状元,直言进谏,一生被贬滇南,客死他乡! 杨慎出身于官宦世家,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弘治十四年(1501年),13岁的他便因创作的诗篇得到了大学士李东阳的赏识,被收入门下。在名师的指导下,他的文学造诣更是突飞猛进。 正德二年(1507年),杨慎回四川参加乡试,斩获第一名。四川提学刘丙称赞他为奇才,将他比作苏轼。次年杨慎携妻子前往京师参加会试,本已被主考官列为卷首,却因考卷意外被蜡烛灯油烧坏而名落孙山。但他并未气馁,更加刻苦学习,在正德六年(1511年)以殿试第一的成绩考中状元,年仅二十四岁。此后,他任职翰林院修撰,正式踏上仕途。 武宗即位后,朝政被宦官刘瑾把持,国家逐渐陷入混乱。杨慎对此忧心忡忡,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上疏《丁丑封事》,言辞恳切地劝谏武宗不该醉心玩乐、随意出游,应将心思放在治理国家上。然而,武宗对他的劝谏置若罔闻,杨慎无奈之下,只得称病告假,辞官回乡。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因无子,兴王朱厚熜即位,即明世宗。世宗即位后,杨慎被授为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 嘉靖三年(1524年),朝堂上发生了“大礼议”事件。世宗欲追封生父朱祐杬为“皇考”,杨慎父子等大臣坚决反对,杨慎和三十六人同时上书,以桂萼等人学术不同为由,要求世宗罢免他们,世宗大怒但仅罚扣俸禄。七月世宗正式下诏称兴献帝为“恭穆帝”,杨慎再次和满朝大臣跪在宫门大哭抗议,最终杨慎等一百三十四人被捕,他被廷杖两次,后发配云南永昌卫充军。 杨慎在被贬途中遭人埋伏,到永昌卫时几近一病不起。在滇期间他关心民生,发现昆明豪绅勾结官吏强占民田,便写下《海门行》《后海门行》等诗抨击。嘉靖五年,父亲杨廷和患病,他回家探视,病好后返回永昌。嘉靖八年父亲去世,他获准回乡葬父。此后他在云南、四川等地辗转,虽得到地方官员善待,但世宗一朝六次大赦都没有他,按律六十岁可归乡却无人受理,七十岁时曾迁往四川,不久又被押回永昌。 流放期间他一生潜心著作,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他的理论和创作引起了明代诗风的转变,在许多领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嘉靖三十八年,杨慎在昆明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去世后归葬家乡新都。明穆宗隆庆初年,追赠杨慎为光禄寺少卿;明熹宗天启中,追谥“文宪”。#历史故事 #杨慎 #历史人物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