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2.0万获赞63.0万









很多人因为不喜欢理想这个人,不愿意买理想汽车,这真不是开玩笑啊,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听我讲完,听我讲完 造车之前,理想曾经两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在他高二的时候,因为不满意自己八千块钱买回来的电脑,有一点跟媒体描述的不一样,然后就自己写选集攻略,科普各项配置的作用, 各种参数的含义,甚至还注册了个人网站显卡之家,也就是后来的泡泡网的前身。那是在一九九八年左右, 互联网第一场泡沫爆发的时候。理想自己透露,高三的那个时候,他一个月差不多就有两万块钱的收入,互联网用一根网线就能抵达金矿,这在人均工资不过千的年代,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啊,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淘金者涌入 it 科普这条赛道。但产品就这么多, 再怎么写内容都雷同,怎么办呢?理想灵机一动,质量卷不出胜负,那就卷速度那会啊,很多人都是早上上网,大部分九零后可能不太了解,九十年代末,用自己的电脑上网也是要按时间收费的, 而且要拨号,早上网费最便宜,速度最快。理想发现,虽然早上的人很多,但凌晨没几个网站更新,于是就在每天五点起床写作,赶在六点半之前完成更新,用户醒来之后 只能在泡泡网上看到新的内容。就这么一招,理想就把同类型的个人网站都比了下去。后来高三,他果断选择辍学,全身心扑在创业上,泡泡网也渐渐有了规模。 遗憾的是,二零零三年以后,中国家用电脑第一阶段增长到顶了,加之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影响,泡泡网止步第三,往前再也卷不到 动了。那时候起啊,互联网就是赢者通吃的格局,第一永远是项伯伯,第二备选,第三无人问津,大势已去,虽然热爱电脑硬件,但最终理想还是放弃了泡泡网, 转而去寻找新的机会。零四年,零五年,那几年啊,媒体能达成的风口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家用汽车。房地产媒体需要全国势力分布,经营成本太高,那就做汽车媒体吧, 具体怎么做,做成什么样,理想并没有明确的蓝图,只知道用户喜欢什么,同行缺什么就做什么,总 总之,要做到第一,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赢。这续集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啊。汽车之家的董事长做回电脑前,又成了凌晨赶稿的十八岁少年。别人还在发厂商的新闻稿,厂商的 ps 图片,汽车之家就开始做自己的产品图库了。不仅实力, 为了方便对比不同的车子,同意部件的图片都要用统一的角度去拍,服务意识堪称汽车界的海底捞啊。一年之后,汽车之家的访问量就冲到了前五,加上整个零零年代,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增速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乘着这场东风 和卷死同行的惯性,努力理想的汽车之家一路从创业到上市只花了八年。然而内卷第一定律, 卷人者横,被卷之卷不动的汽车之家也逐渐被后来者超越。因为固守图文和论坛,又缺少大厂的流量支持, 最终汽车之家逐渐落后,被靠腾讯的易车网和被靠自劫的懂车帝。一次危机之后,理想交上了大部分股权,失去了汽车之家的时空权。随后就是老生常谈的事了,加入新能源造车大潮开启。 第三次创业,和前两次一样,早早的进场,早早的占据一席之地。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产品经理,理想其实从来不缺乏发现市场的眼光,也最有希望做成中国新能源车的苹果。 但屡次创业,屡次陪跑,我觉得理想上差的绝不是产品和资金,也不是聪明努力,而恰恰是一些不够聪明的东西,比如天真,比如笨拙,比如那些我们称之为理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