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汝绪3周前
预制菜危害2 下班回家不想开火,撕开包装加热 5 分钟就能吃上红烧肉;周末懒得买菜,微波炉转 2 分钟就有宫保鸡丁 —— 如今预制菜成了很多人的 “厨房救星”。但你知道吗?这份 “方便” 背后,可能藏着健康风险。 3. 高油、高盐、高糖:为风味牺牲健康属性 预制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 “即热即食、口感稳定”,而实现这一目标常需通过 “高油、高盐、高糖” 调味: • 高油:油炸类预制菜(如预制炸鸡、炸猪排)、红烧类预制菜(如预制红烧肉)油脂含量极高,部分产品每 100 克脂肪含量超过 20 克(占每日推荐摄入量的 1/3); • 高盐:酱卤类、腌制类预制菜(如预制酱牛肉、梅菜扣肉)为防腐和提味,钠含量常超标,部分产品每 100 克钠含量超过 800 毫克(接近每日推荐摄入量的 40%); • 高糖:甜口预制菜(如预制糖醋排骨、鱼香肉丝)或甜点类预制菜(如预制芋圆、甜品),糖含量可能过高,长期摄入增加龋齿、肥胖风险。 长期以这类预制菜为主食,易导致 “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慢性病风险上升。 4. 食品安全隐患:供应链环节的把控风险 预制菜的食品安全依赖 “生产 - 运输 - 储存 - 终端加热” 全链条的严格把控,任一环节疏漏都可能引发问题: • 原料风险:若企业使用不新鲜、变质的食材(如过期肉类、腐烂蔬菜),可能导致细菌污染(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 • 温控风险:冷链运输 / 储存中若温度波动(如冷藏车故障、超市冷柜温度不达标),可能导致微生物滋生; • 加热不彻底:消费者食用时若未完全加热(如微波时间不足、水煮未煮透),可能导致致病菌未被杀死,引发肠胃不适(如腹泻、呕吐); • 包装风险:部分劣质包装材料在高温加热时(如微波加热)可能释放有害物质(如塑化剂),污染食物。#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预制菜 #食品安全 #健康饮食 #抖出健康知识宝藏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秦汝绪4周前
预制菜危害1 预制菜本身并非 “有害食品”,其所谓的 “危害” 更多源于不规范生产、不当储存运输或长期单一食用带来的潜在风险。 1. 添加剂问题:合规是前提,过量需警惕 预制菜为延长保质期(如冷藏预制菜)、提升口感和色泽(如调理肉制品、油炸预制菜),可能使用食品添加剂,常见类型包括: • 防腐剂:如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抑制微生物滋生,延长保存期); • 增味剂:如谷氨酸钠(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提升鲜味); • 色素:如诱惑红、柠檬黄(改善外观,常见于调理肉、预制零食); • 保水剂:如磷酸盐(保持肉类水分,避免口感发柴)。 若生产企业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长期摄入可能增加肝脏代谢负担。但需明确:符合国家标准的添加剂是安全的,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用量有严格规定。 2. 营养流失:高温加工 + 长期储存导致营养素下降 预制菜的生产通常需经过 “高温烹饪(如杀菌、油炸)→ 冷却封装 → 冷藏 / 冷冻储存” 等环节,这个过程中: • 维生素类(如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对热、光、氧气敏感,易被破坏,流失率可达 30%-60%; • 膳食纤维:部分加工(如细腻化处理、油炸)可能导致膳食纤维结构受损,降低饱腹感和肠道蠕动效果; • 蛋白质 / 矿物质:相对稳定,但长期储存可能因氧化导致少量流失,口感也可能变差(如肉类发柴)。 对比 “新鲜食材现做”,预制菜的整体营养密度通常更低。#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预制菜 #健康饮食 #预制菜供应链 #抖出健康知识宝藏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65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