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27: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55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4
一个能让你的情绪稳定到可怕的顶级思维:费斯汀格法则。 今天想跟你说一个扎心的事实: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被琐事困住,其实不过是被自己的情绪反应绑架了。想要真正掌控情绪、停止内耗,最快的方法不是硬压怒火、强装平静,而是吃透费斯汀格法则,彻底刷新你对事件和情绪的认知。 什么是费斯汀格法则?它核心只有一句话:生活中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则完全取决于你对这些事件的反应。简单来说,不是事情本身让你开心或生气,而是你如何看待、如何思考、如何应对,决定了情绪走向和生活节奏。 这不是什么玄乎的鸡汤,而是一套被无数人验证过的情绪管理方法。我称之为“反应主导模型”。不纠结已经发生的10%,只专注于你能掌控的90%,你的情绪就能在短时间内从失控的野马,转变为温顺的良驹。 为什么费斯汀格法则能如此有效?因为它直接戳破了“事情决定情绪”的假象,直击“反应决定心态”的本质。生活中的糟心事,就像随机落下的雨,有人一淋雨就怨天尤人,越骂越狼狈;有人却从容撑伞,甚至欣赏雨后的云。差别从来不在雨有多大,而在于你面对雨的态度。 当你开始用费斯汀格法则思考,你的情绪处理方式会发生三个关键变化: • 第一,你会有抽身看事的清醒。 大多数人一遇事就陷进情绪里,比如把咖啡洒了当作全天倒霉的开端。而你能跳出情绪漩涡,分清“事是事,我是我”,不让一件小事拖垮一整天。 • 第二,你会养成重构认知的能力。 你会逐渐意识到,情绪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同样是没赶上公交,有人自责“我真没用”,有人却视其为生活的小插曲。 • 第三,你会拥有主动行动的底气。 不再被情绪牵着走,而是用行动化解情绪。被领导批评,不再陷在“我好委屈”里,而是思考“怎么补救”;和同事闹矛盾,不钻牛角尖争对错,而是想办法和解。 可为什么大多数人做不到? • 原因一:习惯性外归因。 很多人把情绪差全归咎于运气差或别人不好,总觉得“我生气是因为事情糟”,却从没想过“我能不能换个反应”。就像丢了钥匙只会怪钥匙不听话,却不愿回头找找是不是落在哪里。 • 原因二:缺乏反应耐心。 现在的人太急了,遇事第一反应就是爆发。微信没秒回就感觉被冷落,外卖晚到5分钟就想差评,根本没给冷静留时间。却忘了情绪爆发只要1秒,收拾残局却可能要1小时、1天,甚至更久。 • 原因三:害怕面对掌控权。 承认情绪由自己决定,意味着不能再推
00:00 / 05: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你是不是也有情绪起伏的时候?但有些人的情绪,坐的可不是旋转木马,而是毫无征兆的“失控过山车”。🎢 这就是我想和大家聊聊的——双相障碍。它不是你理解的“心情不好”,而是大脑功能的一场重感冒。 1. 什么是双相?油门和刹车一起失灵! 简单说,就是管理情绪的“油门”(躁狂)和“刹车”(抑郁)同时坏了。 ▪ 躁狂期:冲上顶峰!精力爆棚,思维飞转,自信到觉得能征服世界。 ▪ 抑郁期:跌入谷底!浑身无力,悲伤空洞,连起床都像在搬一座山。 这趟不受控的旅程,会让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严重“抛锚”。 2. “永动机”模式 vs “电量1%”模式 🔋 ▪ 躁狂像“永动机”:睡眠极少却精神百倍,话多、点子多,消费欲爆棚(疯狂购物!),但实际是在透支自 己的“生命电池”。 ▪ 抑郁像“电量1%”:对一切失去兴趣,身体沉重,思维像生锈的齿轮,被“活着好累,也许死了是一种解脱” 的想法纠缠。 最折磨人的是 “混合发作”:身体想狂奔(躁狂精力),但眼前每条路都是绝路(抑郁绝望),冰火两重 天,非常痛苦。 3. 身边的人,到底看到了什么? ▪ 患者本人:在发作期,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病了”,反而觉得情绪反应无比真实合理,因此常抗拒治疗。 ▪ 家人朋友:感到疲惫、担心和无力。看着TA挥霍、言语伤人,或脆弱不堪,想“讲道理”却常常引发冲突。 ▪ 医院医生:不管你宏达的狂想还是抑郁的无力,只客观评估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它们对你正常工作、学习和社交造成的实际损害。 请记住,这不是性格缺陷,而是需要治疗的疾病。 ❤️🩹 4. 如何让“过山车”平稳下来? 双相障碍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可以治疗的慢性病。 ▪ 药物是“方向盘”:帮助稳定情绪基线。 ▪ 心理治疗是“导航仪”:学习识别发作征兆,调整认知和行为。 ▪ 家庭支持是“安全网”:家人的理解、陪伴和共同学习至关重要。 ▪ 运动不是辅助,而是“救生筏”。 当情绪的巨浪打来,药物这艘“大船”可能需要时间调头。而运动,是你能立刻为自己放下的、最可靠的救生筏。它能让你在惊涛骇浪中保持漂浮,为自己争取到宝贵的救援时间。 最后想说: 如果你或你关心的人正在经历这些,请知道,寻求帮助是强大和勇敢的表现。🌈 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支持,是走向稳定的第一步。 #双相障碍 #躁郁症 #心理健康 #心理学科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