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的方式决定这个人的人格和创伤 #创作灵感 认清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是如何生气的。 因为一个人在情绪化的时候大脑会进入到一种节能模式,这个时候他会卸下伪装,暴露他最真实的样子。所谓的伪装在心理学中又叫防御机制,是一个人在过往经历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手段,背后反映的是他曾经未被满足的需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气类型: 指责攻击型:这类人平时可能温文尔雅,一旦生气就火力全开、句句带刺,专挑对方痛处指责贬低,像变了一个人,甚至让你怀疑他是否爱你。他攻击性强不一定和爱相关,但反映出人格不够成熟,内在脆弱敏感。他可能从小在充满指责、挑剔、忽视的环境中长大,在那个冷漠的世界里,攻击成为他的生存策略,用来抵御内心巨大的不安,就像小孩子用调皮捣蛋换取关注一样,他用攻击掩盖内心的脆弱。当你们之间出现矛盾甚至可能面临分手,对他来说是危险信号,他会率先发起攻击。指责你是为了把情感的锅甩给你,让你为关系负责;贬低你是为了获得高位,让你不离开他。这些伤人的言行表面是攻击,实际是扭曲的索取,他极度害怕被否定、被抛弃。 冷战回避型:一生气就消失,消息已读不回,态度敷衍冷淡,这类人多是回避型人格。他不是不爱你,而是真的不知道如何面对冲突和真实问题,宁愿自己消化情绪,用冷处理把问题拖到自动消失。通常他小时候很少被允许表达情绪,难过时诉说换来“别烦我”,生气时表达诉求换来猛烈批评。久而久之,他认为倾诉无意义、表达会被误解,从而失去沟通欲望。当两人出现问题,他会用沉默避免重复小时候不被重视的遭遇。同时,他的冷漠形成一种威慑力,当你受不了他的不回应,可能会主动求和。这种冰冷的沉默表面是逃避放弃,骨子里是绝望的自我保护和变相的安全诉求。 被动攻击型:这种人很少直接说“我不高兴”,但事情过去后,会暗暗撒气较劲。比如故意拖延、搞砸你交代的事,或者时不时对你阴阳怪气、话里有话,让你憋火又抓不到把柄。这类人不敢直接冲突,不会直接表达需求,但委屈的情绪需要发泄,于是通过间接对抗的方式表达愤怒。这种模式大概率源于他曾经不被允许表达不满,家里管得特别严,要求必须听话,所以他学会用拖延的方式试图找回对人生的控制感。所有而是被曾经的创伤和恐惧裹挟。当你不理解他为何攻击、沉默、敷衍时,他可能可能只是在用另种语言传递不安,渴求你的你的认可和看见#吵架的正确方式 #吵架冷战 #创伤后应激#回避依恋 #回避型依恋人格
00:00 / 04: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8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