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50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2025 年生理学或医学诺奖颁发,如何通俗地理解这项成果? "免疫系统为何不攻击自身?"这一谜题困扰着无数人,而对于红斑狼疮患者李女士来说,答案关乎每日的生存——她的免疫系统正错误地攻击关节、肾脏等自身组织,让简单的行走都伴随剧痛。这背后,是人体免疫调控的精妙平衡被打破。2025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以表彰他们发现的"外周免疫耐受"机制,揭开了免疫系统"自我约束"的核心密码。 不妨将免疫系统比作一座城市的安保系统:免疫细胞如同巡逻警察,既要识别并清除外来入侵者(如病毒、细菌),又需精准避开市民(自身细胞)。三位获奖者发现的"调节性T细胞",正是维持这一秩序的"免疫交警"——它们主动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防止"警察误伤市民"。 这种"刹车"机制被称为外周免疫耐受,即免疫系统在血液和器官中主动避免攻击自身组织的过程。与胸腺中"筛选清除有害细胞"的中枢耐受不同,外周耐受针对"漏网"的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通过调节性T细胞的"教育"或"抑制"使其失能。 当这套"安保系统"出现漏洞,灾难随之而来。如罕见病IPEX综合征患者,因FOXP3基因突变导致调节性T细胞功能缺陷,免疫系统失控攻击胰岛、肠道等器官,患儿常在出生后一年内面临致命的1型糖尿病、严重肠炎等并发症。据统计,约10%-20%的自身免疫疾病发病都与外周免疫耐受破坏直接相关。三位科学家的发现,不仅解答了"为何多数人不会患自身免疫病"的根本问题,更为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通过调控调节性T细胞,重建免疫系统的"刹车"功能。
00:00 / 07: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