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11
00:00 / 1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8
#古诗词打卡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世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深远。其诗文风格雄健奔放,主张“文以载道”,代表作有《师说》《进学解》等。 作品赏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这首诗是韩愈被贬潮州时所作,是其七律代表作,情感沉郁悲壮,兼具叙事与抒情,展现了诗人的刚正品格与复杂心境。 1. 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以“朝奏”与“夕贬”的强烈时间对比,凸显事态变化之快,“路八千”则极写贬谪之地的偏远,开篇即奠定悲愤基调,暗含对朝廷决策的不满。 2. 颔联(“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被贬的原因是“除弊事”(指谏阻唐宪宗迎佛骨),即便年老体衰,也不愿因个人安危放弃原则,彰显刚正不阿的气节。 3. 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即景抒情,“云横”“雪拥”描绘了秦岭蓝关的苍茫雪景,既写实旅途艰险,又隐喻政治上的阻隔与前途的迷茫,“家何在”“马不前”则强化了思乡与悲怆之感。 4. 尾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转向对侄孙韩湘的嘱托,看似悲凉决绝,实则暗含不屈之志——即便客死他乡,也不改初心,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余味悠长。 整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凝练,气势沉雄,既是诗人个人际遇的悲歌,也是其“文以载道”、坚守理想的人格写照。#原创作品 #国学文化 #涨知识 #强烈推荐 @简简单单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示儿·陆游 此诗是作者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或绝笔。此时八十六岁的作者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此篇,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作者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作者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金斗争,而作者则是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此篇为小学生需背诵的75首古诗词之一。 陆游,号放翁,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少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又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的排斥,最后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皆有高就,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嘉定二年冬,86岁的作者临终在榻上咳血写下此诗。一生力主抗金,却眼见朝廷偏安一隅。最后28字耗尽生命,把遗恨炼成淬毒的箭。可叹他死后66年,南宋亡于蒙元铁骑,九州再陷血海。这声嘱托,终成飘散在历史寒风里的呜咽。 南宋最硬核的诗人 八十六岁病终前写给儿子 一生热血传奇 却抱憾终未等到北伐日 读之令人泫然泪下 个中情怀如日月光耀 昭然天下 彪炳千秋!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9: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