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布吕肯日报10月特刊|樊振东暂别前的最后一战,登上头版 从6月加盟到10月暂别,樊振东的每一次出场都被德媒记录。 而这一次,《萨尔布吕肯日报》用头版,为他写下阶段性的收官篇 大家好,我是Yang~ 今天带来的是《萨尔布吕肯日报》10月4日与10月7日的乒乓球报道解读。 这两期报纸可以说,是樊振东“阶段性收官”的特别记录。 10月4日的标题写着:“FCS tritt zum vorerst letzten Mal mit Fan an” —— “萨尔布吕肯暂时最后一次派出樊振东出战”。 而10月7日那期,《日报》终于再次配上了樊振东的现场照片, 我还特地跑去超市买到了纸质版,收藏价值真的很高。 报道回顾了客场对阵不来梅的整场比赛: 首盘达科逆转取胜,第二盘樊振东1:3不敌阿吉雷, 第四盘他再度登场,以3:0战胜瑞典名将法尔克—— 用行动回应了前一场的遗憾。最终球队虽以2:3惜败, 但媒体的焦点依旧放在樊振东的状态调整和比赛气场上。 赛后,《萨尔布吕肯日报》也写得很动情: “樊振东的失望,在赛后脸上清晰可见。” 接着又补充,他将在12月重返德国赛场, 带队迎战奥克森豪森与杜塞尔多夫。 对球迷来说,这两期报道就像是一份阶段总结—— 从6月加盟到10月短暂离开,樊振东几乎成了日报乒乓球版的主角。 他的名字、表情、胜负、甚至调整的细节, 都在德国媒体的笔下留下了痕迹。 接下来,他将回国备战全运会。 而下一次我们再在德国赛场看到他,就是12月14日。 那场比赛,也许会是一场全新的开始。 #樊振东 #乒乓球 #萨尔布吕肯 #樊振东德甲 #德国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90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0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6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2
樊振东的德甲热:不止胜负,更是跨越国界的认可 聚光灯下,樊振东的德甲之旅远不止比分起伏。从首秀两连败到三连胜反弹,他靠每日10小时特训突破——发球机模拟2000种旋转破解“吃发球”难题,反手攻防的跃升藏着汗水勋章。 赛场内外,队友与球迷的认可更让热度有了温度。布德里肯队队友在采访中说,他待人友善、毫无架子,训练时还主动分享技术,大家都愿和他搭档,“他一来,主场球迷肉眼可见地变多”。德国球迷也直言:“看他打球是享受,专注拼劲特别有感染力,我们常提前来等他训练。” 这份喜爱藏在细节里:萨尔布吕肯球迷商店,他的球衣十分钟售罄,200件三天清零;训练后他会留步,手把手教小球迷握拍,弯腰调整姿势、轻声鼓励。记者采访时店主称“从未见这阵仗”,他学说德语融入球队,德媒赞其“票房磁铁”,47家媒体追访。 中秋赛场,他牵小球童入场,外国球迷举中文横幅呐喊。樊振东的德甲行,早超胜负本身,每一次挥拍与俯身,都是用实力与真诚写就的成长答卷。樊振东的德甲热:不止胜负,更是跨越国界的认可 聚光灯下,樊振东的德甲之旅远不止比分起伏。从首秀两连败到三连胜反弹,他靠每日10小时特训突破——发球机模拟2000种旋转破解“吃发球”难题,反手攻防的跃升藏着汗水勋章。 赛场内外,队友与球迷的认可更让热度有了温度。布德里肯队队友在采访中说,他待人友善、毫无架子,训练时还主动分享技术,大家都愿和他搭档,“他一来,主场球迷肉眼可见地变多”。德国球迷也直言:“看他打球是享受,专注拼劲特别有感染力,我们常提前来等他训练。” 这份喜爱藏在细节里:萨尔布吕肯球迷商店,他的球衣十分钟售罄,200件三天清零;训练后他会留步,手把手教小球迷握拍,弯腰调整姿势、轻声鼓励。记者采访时店主称“从未见这阵仗”,他学说德语融入球队,德媒赞其“票房磁铁”,47家媒体追访。 中秋赛场,他牵小球童入场,外国球迷举中文横幅呐喊。樊振东的德甲行,早超胜负本身,每一次挥拍与俯身,都是用实力与真诚写就的成长答卷。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6
火炬6天前
世界排名第一的乒乓球运动员,会连续输给排名173位的选手,樊振东在德国甲级联赛中用三场败绩给出了答案。 这位巴黎奥运会男单金牌得主,在萨尔布吕肯俱乐部先后不敌名不见经传的对手,甚至包括世界排名第173位的巴拉圭球员阿吉雷。 球迷们调侃他是“乒乓球德甲推广大使”,因为他总能让观众认识新的“无名氏”选手。 德甲联赛中的樊振东仿佛变了个人。 他的身体机能明显衰退,脚步移动迟缓,击球时机把握不准,有时甚至“脚和手都跟不上”。 这与他在中国乒超联赛中豪取九连胜的表现判若两人。 在国内,他有上海队提供的高水平陪练和保障系统;而在德国,他独自住在小房间里,训练时间有限,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萨尔布吕肯俱乐部的训练条件与国乒天差地远,场馆需要与其他项目共用,留给乒乓球的时间并不多。 樊振东的困境揭示了职业运动员对支持系统的依赖。 中国乒乓球队拥有科学的训练体系、专业的医疗保障和高水平的陪练团队,这些资源共同构筑了运动员的竞争力。 王楚钦之所以能持续保持状态,正因为他始终处于这一系统内。 而樊振东选择脱离体制,前往德国寻求“快乐乒乓”,却发现自己连基本的训练强度都无法维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西选手雨果·卡尔德拉诺。 2025年澳门世界杯上,这位来自足球王国的选手连续击败世界排名前三的张本智和、王楚钦和林诗栋,成为首位夺得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南美运动员。 雨果的成功几乎完全依靠个人奋斗:他14岁入选巴西国家队后长期在德国俱乐部训练,自学多国语言研究对手,甚至需要自己解决陪练问题。 樊振东的案例反映了中国体育体制与职业化道路之间的张力。 他拥有足够的财力自建团队,但体制内的人才不愿冒险加盟一个“临时团队”。 同时,国乒男队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危机:王楚钦状态起伏,年轻选手尚未成熟,原本的“双保险”策略因樊振东的离开而出现漏洞。 这种困境在即将到来的洛杉矶奥运会备战中显得尤为紧迫。 全运会将成为樊振东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他需要为省队争取成绩,以维持未来的资源分配。 但如果他选择继续留在德国,能否找到平衡个人发展与团队支持的新路径? 雨果的奇迹是否意味着,在全球化训练模式日益普及的今天,个体运动员有可能突破体系限制? 当樊振东在德国夜晚独自训练时,这些问题或许正萦绕在他的心头。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