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第112集#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古诗解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五言绝句,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游宣州时,距李白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看透世态炎凉,孤寂之感愈发强烈,于是他寄情山水,以排遣内心的苦闷。 🌴诗句解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两句诗描绘了众鸟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孤云也独自悠闲地飘向远方的画面。“尽”和“闲”两个字,以动衬静,生动地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也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将敬亭山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情感。他与敬亭山相互凝视,彼此都不感到厌倦。“相”“两”二字同义重复,强化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只有”二字则突出了敬亭山作为诗人唯一精神寄托的重要性。 🎍艺术特色🎍 以动衬静: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众鸟高飞、孤云独去的动态场景,反衬出周围环境的寂静,进而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拟人化手法:后两句将敬亭山人格化,使山仿佛具有了人的情感和意识,与诗人达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和情感交流,体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语言简洁:全诗仅二十个字,却意境深远,情韵悠长,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简洁明快、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 🎋情感表达🎋 李白在这首诗中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感。但他并没有陷入绝望或哀怨,而是选择了与敬亭山相伴,在孤独中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敬亭山成为了他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学古诗 #小学必背古诗 #每日古诗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无题(七言绝句)鉴赏 这首以“北境气候江南化”为核心的绝句,巧妙融俗语化用、景理交织于古典格律中,既让“气候变迁”的主题有了诗意表达,又通过语言巧思让传统形制焕发鲜活气息,可从三方面深入品赏: 其一,俗语化用见巧思,破题即显新意。首句“阴雨连绵打秋风”的精妙,恰在对“打秋风”的创造性转化——跳出俗语的本义,让“打”回归“吹拂、拍打”的动作本质,将“秋风”从抽象的季节符号,变成可感知的动态场景:秋雨连绵中,秋风轻柔拂过,没有传统秋景的萧瑟寒凉,反而透着江南烟雨般的温润。这种化用既借俗语的“熟悉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诗句自带生活气息,又暗合“北境气候江南化”的核心,为第二句“恍如江南莅北蒙”的联想做了完美铺垫,起笔便立住“气候异感”的基调。 其二,景情跳转自然,主题层层递进。全诗四句形成清晰的“景—感—因—果”脉络,紧扣“气候江南化”展开:首句铺陈“北境秋雨秋风”的实景,是“江南化”的直观铺垫;第二句“恍如江南莅北蒙”以“莅”字点睛——将“江南”拟作灵动的访客,跨越地域界限降临北境,既写出气候带来的感官错觉,也暗含对北境新貌的惊喜;第三句“桑宁止争生态复”则跳出单纯的气候描写,揭示“江南化”背后的深层逻辑:北境和平稳定为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让“气候异感”有了现实支撑;末句“荒芜北境绿洲横”以“绿洲横”收束,既以“绿洲”的视觉画面印证生态改善的成果,更呼应首句的温润秋景——正是气候与生态的双重变化,让北境真正有了江南的生机,使“气候江南化”的主题从“感官体验”落到“现实成果”,意境更显厚重。 其三,格律与意脉相融,声韵衬意境。全诗遵循七言绝句“仄起首句入韵”的格律,“风”“蒙”“横”押韵自然,读来朗朗上口。而声韵节奏恰与意境贴合:首句“阴雨连绵”四字舒缓,如秋雨绵长;“打秋风”三字轻快,似秋风拂动,暗合“温润”基调;末句“绿洲横”的“横”字声调开阔,既写出绿洲绵延的形态,也让全诗的情感从“惊喜”升华为“振奋”。这种“声韵随境转”的特点,让“北境江南化”的画面不仅可感,更可“听”,进一步强化了主题的感染力。 整体而言,这首绝句既没有因“气候”主题而显得生硬,也没有因古典格律而失却鲜活——以俗语化用破题,以景理交织深化,最终让“北境气候江南化”的现象,变成一首兼具生活气息与思想深度的诗,展现出“小题材写大意蕴”的创作巧思。 #创作灵感#知识分享#诗词 #涨知识 #原创动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8
@清心@1天前
【白菊、闲云与秋萤:司空图36首绝句】 藏着唐末最治愈的自然之境! @文史汇观& 唐末诗人司空图,以一部《二十四诗品》奠定诗论宗师地位,其笔下七言绝句更如空山新雨、月下寒梅,将“自然淡泊”的隐逸心境与“空灵清新”的审美意趣熔铸于字句间。避开乱世的金戈铁马,他独以闲云、白菊、寒泉、秋萤为友,在中条山的幽居岁月里,写下一首首可入画、可清心的小诗——既是对山水田园的浅吟,也是对人生纷扰的轻拂。以下精选其36首七言绝句,带你走进那片“万事皆忘,唯余诗与自然”的淡泊天地。 1. 《山中》 凡鸟爱喧人静处,闲云似妒月明时。 世间万事非吾事,只愧秋来未有诗。 创作背景:社会动荡时期,诗人携家人避乱山中,借“凡鸟”“闲云”等自然意象,抒发远离世事纷扰的淡泊之志。 2. 《赠日东鉴禅师》 故国无心度海潮,老禅方丈倚中条。 夜深雨绝松堂静,一点飞萤照寂寥。 创作背景:诗人与渡海来华的日本鉴禅师相识,访其禅院时,见夜深松堂寂静之景,写下此诗赠之,满含禅意。 3. 《鹂》 不是流莺独占春,林间彩翠四时新。 应知拟上屏风画,偏坐横枝亦向人。 创作背景:隐居期间漫步林间,见黄鹂嬉于枝头,感自然生机无限,以明快笔触勾勒出灵动画面,尽显闲适。 4. 《石楠》 客处偷闲未是闲,石楠虽好懒频攀。 如何风叶西归路,吹断寒云见故山。 创作背景:诗人旅居他乡时,见石楠花开,触景生情,借“风叶西归”暗抒对故山的思念,意境清淡。 5. 《证因亭》 峰北幽亭愿证因,他生此地却容身。 上方僧在时应到,笑认前衔记写真。 创作背景:证因亭为长安城南古迹,传董仲舒曾在此讲学,诗人登临凭吊,借历史遗迹抒发对归隐生活的笃定。 6. 《白菊杂书四首·其一》 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 却笑谁家扃绣户,正薰龙麝暖鸳衾。 创作背景:归隐王官谷时所作,以白菊自喻,赞其耐寒品格,暗合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7. 《白菊杂书四首·其二》 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 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创作背景:同属白菊组诗,写白菊在秋霜中绽放的姿态,对比世俗桃李,凸显其高洁之质。 8. 《白菊杂书四首·其三》 狂才不足自英雄,仆妾驱令学贩舂。 侯印几人封万户,侬家只办买孤峰。 创作背景:组诗第三首,借对白菊的悉心照料,表达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字句间满是闲适。 9. 《白菊杂书四首·其四》 黄
00:00 / 16: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