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1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60
00:00 / 05: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中华礼仪用语大全(二):藏于言辞间的人文温度》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的箴言,道尽礼仪于个人立身、世事成行、家国安宁的根基意义。而礼仪的精髓,从非庙堂之上的繁文缛节,更多藏在日常交往的只言片语里——那些历经千年沉淀的礼仪用语,恰似人际交往中的“温情纽带”,既藏着说话者的谦逊修养,亦让听者如沐春风,是中华“礼”文化在语言肌理中最生动的延续。 初次与心仪之人相见,无需长篇恭维,一句“久仰”便足以传递心意。这二字藏着对对方声名或品行的默默敬佩,不刻意、不张扬,却将初见的郑重与敬意道得真切。若与旧友阔别经年、街角偶遇,“久违”二字自带岁月温度,像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绵长感慨凝练成问候,既点明分别之久,更将重逢欣喜与时光牵挂揉进语气。 与人交往难免有疏忽,得体致歉用语是化解尴尬的“温润良方”。认错人时说“眼拙”,以自谦坦荡消解对方不适;言行失当冒犯他人,“失敬”是诚恳致歉,藏着“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态度;渴望他人指正说“指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躬身践行;因失误求谅解用“包涵”,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坦诚,让包容在言辞间流转。 需他人援手时,恰当求助用语尽显修养。请人帮小忙说“劳驾”,体谅对方时间精力可贵;借对方之便行事用“借光”,委婉不失谦敬;急事打扰他人说“打扰”,藏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恐言行越界则称“冒昧”,以谨慎避免唐突,守住交往分寸。 思想交流时,礼仪用语为观点交锋添雅致。遇不解说“请问”,如轻叩知识之门显真诚,让解答者愿倾囊相授;盼深度点拨用“赐教”,藏着对真知的渴盼,让交流体面;赞他人观点称“高见”,直抒对其独到深刻的认可;述自身看法说“拙见”,如古人称文为“拙作”,以谦逊为交流留足包容空间。 登门拜访与迎客待客,更见礼仪用语的真诚。登门看望亲友长辈说“拜访”,提前传递郑重,让主人感被重视;宾客临门道“光临”,如迎春日暖阳般热忱,让宾客宾至如归。 这些朴素的礼仪用语,是中华“礼”文化的微观载体。它们不似豪言壮语激昂,却如涓涓细流温润,在一言一行间传递尊重、谦逊与善意,让平凡交往始终透着人文温度与雅致韵味。 #涨知识 #中华文化#传统文化 #传统礼仪 #夏氏家族
00:00 / 05: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