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暢1年前
200年历史匠人代表—京都传奇和菓子店(中) 在日本,菓子分为「和菓子」和「洋菓子」。在国内,我们习惯说「烘焙」,个人觉得属蛋糕和面包的统称。 在日本经常提到「製菓」,包含的是和菓和洋菓两种,而洋菓代表的是蛋糕类,面包( )则是单独另一类。 实际和菓历史远远要比洋菓久远,并且起源自中国。公元700多年奈良时代的日本,通过中日隋唐使者的友好文化往来,从唐朝时的中国引进了菓子的制作方法,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原材料(包括糯米、麦、大豆、小豆等)当时称之为“唐菓子”。 之后鎌倉时代的日本(公元1192年后)受禅宗文化的影响,在日本有了「点心」一词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同时又通过中国大陆引入了茶艺的栽培技术。而作为当时的僧侣,又有点心与茶搭配的饮食习惯。这也是现如今在日本,和菓子会经常搭配茶道一同出现的历史缘来。 之后到1543年,受基督传教士及欧洲文化开始进入日本,有了在点心中加入鸡蛋和砂糖的饮食习惯,当时称之为「南蛮菓子」之后在日本闭关锁国之际,它的制作方法在日本流传开来,为之后的菓子文化奠定了深厚基础。 1700年前后开始(江户菓子时代)【茶道】文化在日本正式确立,同时也促进了菓子的发展进程,当时称之为「京菓子」或者「上菓子」同时代砂糖生产量急剧增加,也衍生出了现在市场上常见的饅頭、羊羹、大福等主流菓子。 之后明治时代,各国贸易开始才正式引入「洋菓子」概念并且逐步增加,比如巧克力、饼干、糖果等,随后1899年,东京赤坂洋菓子製造所,次年東洋製菓的依次创立,代表日本製菓正式进入工业化。 大正时代(1931)至今,日本洋菓子开始大量生产和传播直到现在,同时和菓子的发展也在稳步中前行,最终融汇到日本的挨家挨户和日常生活之中。 #和菓子教学 #日本甜品 #日本探店 #和果子 #和果子教学
00:00 / 17: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2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7: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4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81
谁懂啊!日本姑娘跨海追中国果子,美到失语 铃木桃依看着桌面中央摆放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果子,每一枚都给自己带来制作的愉悦和成就感——白豆沙细得像揉碎的云朵,指尖碰一下能感受到绵密的回弹,白里透粉的樱花果子还带着晨露的潮气,粉白交融间,竟像是把枝头刚开的春天直接锁进了这方寸里。 “不是京都和果子的规整精致,而是中国的果子带着山野气的灵动!”铃木桃依的眼睛直接亮成了春日里的星星!她捧着果子凑近窗边,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惊喜。她见惯了纹样对称的和果子,却第一次被中国果子的“自然感”戳中: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却把季节的温柔、食材的本味,都揉进了这一口里。 她终于懂了:所谓溯源,不只是找手艺的源头,更是遇见那份把草木风物、千年故事藏进食物里的心意。 “原来果子的根,真的藏在中国啊。”她边说边掏出速写本,笔尖飞快勾勒果子的轮廓,连樱花瓣的弧度都画得格外认真。 谭老师:“泱泱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而不绝,瑞泽四海。纵经岁月起伏、偶有间断,那份刻进民族基因的意境留白,那独属中华的含蓄收敛之美,始终在艺术表达中鲜活。这藏于笔墨、融于器物、渗于生活、洽于交流、更泽被全球的东方气韵,从未褪色,正是代代相承的中国心。 中国幅员辽阔,美食更是数不胜数,评论区说说你们当地好吃的传统点心有哪些!#茶果子教学 #美出高级感 #和果子 #手艺人 #非遗手作 @DOU+小助手
00:00 / 04: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