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开封古城墙的历史变迁可概括为以下六个关键阶段: 一、始建与奠基(唐代) 公元781年由节度使李勉主持修建,时称“汴州城”,奠定后世城墙基础。现存城墙下叠压着唐、五代、宋、金、明五朝城墙遗址,呈现“城摞城”奇观。 二、北宋鼎盛(东京城) 宋太祖赵匡胤扩建为三重城垣(宫城、里城、外城),外城周长约29公里,是当时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东京梦华录》载城门14座,水门7座,护城河宽50米 靖康之变后遭金兵焚毁,城墙逐渐荒废 三、金元更迭 金代在北宋内城基础上重建“南京城”,周长缩减至14.4公里 元代黄河泛滥致城墙坍塌,仅存土垣 四、明代复兴 1370年朱元璋命重建开封城墙,奠定现存规模: 周长14.16公里,高8米,护城河宽10米 设城门5座(含水门2座),城楼、角楼、敌台等防御体系完备 1642年李自成水淹开封,城墙被泥沙掩埋3米 五、清代修复 1662年在明代城墙原址上修复,现存城墙主体形成: 砖石结构,周长14.4公里,高7米 设5门(含水门2座),现存安远门、天波门等遗址 六、近现代保护 1948年解放军攻城时部分被毁 1980年代起系统性修复,现存墙体8.4公里 2019年获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包含: • 城墙本体 • 城摞城遗址(地下10米处可见宋代城墙) • 古马道遗址(明代登城坡道) 现存城墙结构: 墙体:砖石包砌,基宽6米,顶宽5米 城门:5座(含2座水门),均设瓮城 护城河:全长12.5公里,宽20-30米 特色:保留了“城套城”“门压门”的都城防御体系,被考古界称为“活的城墙博物馆”#原创视频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