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66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7
00:00 / 07: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亲密关系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为什么东亚文化下喜欢在“虐恋”里找安全感。比如很多人明知道这段关系很累、很不舒服,觉得对方伤害了自己,甚至明知道再继续下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但就是离不开,就是想继续跟这人纠缠、拉扯。 为什么会这样?从两个角度分析这种“虐恋”的底层心理: 首先,在东亚文化下,很多人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的不是“纯粹的爱”,而是“被伤害的爱”。比如父母嘴上说为你好,实际是控制你;一边关心你,一边给你制造愧疚;你做错事,他们冷暴力你三天,还会悄悄给你做饭。在这种情况下,你学到的是爱带有伤害性。 长大之后,你会被一边爱你、一边又伤害你的人吸引。因为潜意识里认为被人无条件宠着、爱着很陌生,觉得不真实、不合理,甚至会觉得对方不够在意你,所以才对你好。你已经习惯了充满控制、挑剔、指责、道歉、拉扯的关系,认为这就是真正的爱。 所以明知道这段关系很折磨、很痛苦,你还是愿意沉浸其中。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健康的爱,而是习惯了这种不健康的爱。甚至如果有一个人能接住你所有情绪,尊重你的边界,给你自由,你反而会认为这个人没力量、没主见,他不爱你。 因为你的情绪层面想要的不是快乐,而是熟悉感。如果从小习惯了在“虐待中体验被爱”,当别人用正常方式爱你时,你就接受不了,因为体会不到那种熟悉感。 其次,东亚文化下充斥着大量“自我压抑”,人们需要在痛苦中体验“活着”的感觉。儒家文化强调“克己复礼”,在这种氛围下,强烈的情感表达往往被压抑。比如高兴了不能表达太过,以免“乐极生悲”;伤心时不能表现出来,不然显得太脆弱。 长期在这种情感压抑模式下,激烈的情感冲突成了确定“自我存在”的重要方式。尤其是早年被压抑得特别狠、自我价值感极低的人,需要大量情感表达。比如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者就特别喜欢虐恋,经常上一秒好好的,下一秒突然情绪爆发,喜欢跟伴侣不断纠缠、拉扯,一会爱一会不爱。 这是因为他们本质上想要的不是健康的亲密关系,而是强烈的情感冲突。他们需要和伴侣产生激烈拉扯、反复分分合合以及激烈争吵,这样才能感觉到自己被看见、活着、被爱。对他们来说,稳定、健康的感情太“平淡”,无法提供足够强烈的刺激来激活他们的感受力。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经常一边痛苦、哭泣、抱怨,一边继续相爱相杀。因为“虐恋”是他们对抗人生虚无的一种#虐恋 #虐恋情深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1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34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