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2
00:00 / 06: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1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牧野之战:武王伐纣的决胜之战 #中华五千年 牧野之战:改写华夏历史的“前徒倒戈”之战 公元前1046年,中原大地阴云密布。商纣王帝辛好战失国,贵族离心、民怨沸腾;而西岐周族在周文王姬昌“修德政、收人心”的积累下,已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格局。这一年,文王之子姬发(周武王)以“替天行道”之名,率庸、蜀、羌等八百诸侯联军,与商纣王的十七万大军(一说七十万)在牧野(今河南新乡附近)展开决战——这场战役,将彻底终结商王朝五百余年的统治。 战场上,商军虽人数占优,却多为临时拼凑的奴隶、战俘与边民,心向周室;周军则士气如虹,战车三百、甲士四万,阵列严整。武王亲率精锐冲击商阵,商军前锋稍触即溃,后方奴隶与战俘见势倒戈,商军大阵瞬间崩溃。《史记》载“商军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史称“前徒倒戈”。纣王逃入鹿台,自焚而死,商朝覆灭。 牧野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胜利,更折射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规律。商纣的暴政(炮烙、人牲、横征暴敛)早已失尽人心,而周以“敬天保民”为纲领,用“仁政”凝聚诸侯与百姓,最终以少胜多。此战奠定了周朝“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格局,也推动了青铜文明向礼乐文明的转型——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的推行,为华夏文明注入新的秩序基因。 三千余年过去,牧野之地早已换了人间,但这场“以仁破暴”的经典战役,始终是解读中国古代王朝更迭、政治智慧的重要密码。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