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牛6月前
带你看清世界,分享1000个社会心理现象之契可尼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 #契可尼效应 #深度思考 #透过现象看本质 #悟人生之道 你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分手十年还记得前任生日,却记不住昨天晚饭吃了啥; 小时候没买到的玩具,现在网购一屋子同款还是觉得不够… 为啥我们对没完成的事记得这么清楚? 今天给你讲透人性最扎心的记忆漏洞——这叫"契可尼效应",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对中断的、没结果的事,记忆深刻度是完成事件的9倍。 那些付费的视频只让你看15秒?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戛然而止的剧情让你疯狂刷下去。 想想这些时刻: 1. 学生时代没追到的人,现在连孩子都有了,你还是会半夜翻他朋友圈 2. 创业失败的项目,明明亏了30万,你手机里还存着当时的PPT 3. 疫情前订的演唱会门票,虽然过了四年,每次听到那首歌就心绞痛 实验室做过测试:让两组人做拼图,A组中途打断,B组正常完成。 一周后,A组人记住的细节比B组多47%。 这说明——未完成的事会像后台程序一样,24小时消耗你的大脑内存! 所以现在立刻做三件事: 第一,把这条视频看到完; 第二, 评论区写下你最想完成的"未完成" 第三, @那个让你耿耿于怀的人(心理学证明,直面未完成是解脱的开始) "那些年卡在心里的遗憾,要么亲手画上句号,要么让它永远扎你的心。 我是帅牛,比起让你点赞,我更希望这条视频成为你某个'未完成'的终止符。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海马效应 海马效应(也叫 “既视感”“似曾相识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当人处于某个场景、经历某件事时,会突然觉得 “这个场景 / 这件事好像以前发生过”,甚至能 “预知” 接下来的细节,但实际上并无确切的记忆依据。 这种感觉通常短暂(几秒到几十秒),可能与大脑记忆系统的 “误差” 有关 —— 比如新信息输入时,大脑误将其归为 “过往记忆”,或是感官信息与记忆碎片偶然匹配,导致产生 “似曾相识” 的错觉。 海马效应本身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无需过度焦虑,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1、接纳它的存在 2、意识到这是大脑的 “小失误”,而非超自然现象或疾病(除非频繁到影响生活,需就医排查)。不必刻意纠结 “为什么会这样”,随它自然消失即可。 转移注意力 3、若感觉强烈,可暂时将注意力拉回当下(比如观察周围环境细节、做几个深呼吸),避免陷入对 “似曾相识” 的反复琢磨,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4、记录与反思(可选) 5、若频繁出现,可简单记录发生时的场景(如是否疲劳、压力大),可能会发现它与精神状态相关(如睡眠不足、焦虑时更易出现),进而通过调整作息、缓解压力减少发生频率。 总之,海马效应是大脑记忆系统的 “小插曲”,多数人都会经历,平常心对待即可。#海马效应 #心理学 #心理学知识 #心理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4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