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过程的四个阶段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状态,在此状态下,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并且身体和大脑进入休息与恢复模式。根据科学研究,人的一个完整睡眠周期大约为90分钟至120分钟不等,而整晚睡眠通常会经历4-6个这样的周期。每个周期内包含了不同阶段的睡眠,这些阶段对于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根据脑电波活动特征以及生理变化情况,人类的睡眠被划分为两大类: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其中,NREM又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阶段。 1. 非快速眼动睡眠 (NREM) ● N1阶段(浅睡期): 这是从清醒到睡眠的第一个过渡阶段,约占整个睡眠时间的5%左右。此时人们很容易被唤醒。 肌肉尚未完全放松,仍保持一定的张力,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肌肉抽动,身体对外部刺激仍有一定的反应能力。心率和呼吸相对较快,且不如深睡眠时规律,血压也相对较高,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比深睡眠时快。第1阶段脑电波以低振幅的混合波为主,频率较高,同时会出现一些特定的波形,如α波和θ波。第2阶段脑电波在混合波的基础上,会出现睡眠纺锤波和K复合波,这些波形反映了大脑在浅睡眠阶段的特定神经活动模式。 浅睡眠是从清醒到深睡眠的过渡阶段,帮助身体和大脑逐渐进入休息状态,为深睡眠做好准备。在浅睡眠阶段,大脑仍会对白天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初步的筛选和整理,为后续在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进一步处理和巩固奠定基础。 ● N2阶段(轻度睡眠期): 大约占据总睡眠时长的50%,在这个阶段中,心率逐渐减慢,体温下降,肌肉开始放松。 ● N3阶段(深度睡眠/慢波睡眠期): 也称为δ波睡眠,因为在此期间大脑会产生大量的δ波。它占据了成年人夜间睡眠的大约20%,但对于儿童来说比例更高。这个阶段对于身体修复非常重要,能够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加强免疫系统功能等。全身肌肉处于极度放松状态,肌肉张力明显降低,身体几乎不会出现主动的运动。心率减缓,呼吸变得更加缓慢而有规律,血压也会有所下降,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脑电波以高振幅的慢波为主,频率较低,通常在0.5-4赫兹之间,这些慢波反映了大脑神经元活动的高度同步化,是深睡眠的典型标志。 在深睡眠阶段,身体会进行一系列的生理修复和再生过程,例如细胞的修复和更新、免疫系统的增强等,生长激素的分泌也会显著增加,有助于促进身体的生长和修复。对长期记忆的巩固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将白天学习和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02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53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61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9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7: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5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