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证预言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自证预言”。 它的意思是: 当你相信某件事会发生,你的行为就会不自觉地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最终真的让它发生。 但从哲学角度看,这背后其实在讨论一个更根本的问题: 人的信念,会不会反过来塑造现实? 我们总被教育要“面对现实”、“尊重事实”, 但自证预言却提供了一个反向视角: 所谓的“现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先发生了,再被我们接受; 而是我们先有了某种信念,然后一步步去验证它,让它变成现实。 我们不是看清事实之后才形成信念, 而是带着信念选择性地看世界, 这和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讲的那句话很接近: “范式决定观察。” 你带着什么观念去看世界, 你就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 自证预言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现象: 人并不是在自由地活着, 而是在活自己早就写好的剧本。 你相信自己不值得被爱,于是你回避亲密关系; 你相信这个世界充满恶意,于是你处处设防; 你所经历的一切,看起来像是命运的安排, 但其实只是你用行动,一点点去印证你早就相信的东西。 这不是命运在捉弄你, 而是你亲手把信念写进了命运的走向里。 海德格尔说:人是“投身于世界中的存在”。 你怎么“投”自己出去,世界就会怎么“回应”你。 那问题来了: 你相信的那个“自己”,真的是你自己选的吗? 还是从小的暗示、环境的规训、别人的评价,一点点塑造出来的? 这就是自我觉察的意义。 觉察,不是为了纠正行为, 而是为了回头去质疑: “我一直活的这个剧本,是不是根本可以重写?” 自证预言,不只是一个心理学技巧,而是对人类存在方式的深刻揭露: 我们活的,不是真实, 而是我们相信的那个“真实”。 如果我们不主动介入、不觉察、不修改我们头脑里的信念系统, 那么我们的人生,终将一遍遍重复旧的模式,——早就在你心里写下的结局。 #心理学 #自证预言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8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87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9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