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古文观止》打卡Day90|《过秦论(上)》 周室倾颓,诸侯割据混战,秦凭虎狼之势扫六合、定天下,建立中国历史上首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王朝,却在短短十五年间土崩瓦解。贾谊作《过秦论(上)》,既追溯秦从崛起、鼎盛到覆灭的历史脉络与执政逻辑,亦评述“强权拓土”的短期成效与“仁政守成”的长远价值,更彰显其以秦为镜、反思治国根本的深意与史识。面对汉初承秦乱局、百废待兴且需避秦覆辙的政治现实,贾谊以犀利笔墨剖析秦速兴速亡的必然性,以辩证视角审视“军事强权”与“民生仁政”“扩张之势”与“守成之策”的矛盾关系,为后世留下理解古代治国理念、王朝兴衰规律与民本思想的重要篇章。这篇政论不仅是对秦史的精准复盘,更以对“治国本源”的深刻阐释,践行了“究兴亡之理,通古今之变”的政论核心旨归。 ✅ 强权与仁政的价值辩证 贾谊笔下的秦,始终在“强权扩张”与“仁政守成”的两极间游走,其兴亡轨迹为解读“拓土之术”与“守成之道”奠定实践根基。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借商鞅变法“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以强权夯实国力,轻松“取西河之外”;惠文、武、昭襄三代接力“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凭武力压制六国——即便六国“会盟谋弱秦”,汇聚孟尝、平原等贤君与甯越、吴起等贤才,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攻秦,终因秦之强权“逡巡不敢进”,这是“强权致胜”的明证。 然秦统一后,却深陷“强权陷阱”不知变通:“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暴政禁锢思想;“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南取百越之地”,以重役耗尽民力。贾谊直指要害:秦不懂“攻守之势异也”,夺天下需强权开路,守天下需仁政安民。当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仅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便引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秦的强权大厦瞬间崩塌,这正是“仁政缺失”的恶果。这种“强权与仁政”的价值辩证,既展现了“军事强权可定一时”的局限,也凸显“仁义施政能固百年”的关键,让秦的兴亡不再是单纯的历史事件,而是反思治国根本的重要参照。 ✅ 论政的清醒与远见 贾谊作《过秦论(上)》,并非单纯罗列秦的史事,更蕴含着对“治国逻辑”的深度思考。他以“秦兴无仁而速,秦亡失仁而骤”为核心线索,先以秦孝公至始皇“凭强权扩疆土、定天下”的历
00:00 / 1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过秦论·上篇 【西汉·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 #少年强则国强 #国学经典
00:00 / 05: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1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春秋五霸:乱世中的风云传奇 周平王东迁,东周肇始,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华夏大地动荡不安。春秋五霸乘势而起,在这乱世舞台上,演绎着各自的传奇,他们的故事交织着雄心、仁义、坚韧与豪情。 首霸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 齐国公子小白,自小胸怀大志,却因齐国内乱,卷入君位之争。公子纠的谋士管仲,曾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装死逃生,后捷足先登,即位为齐桓公。 齐桓公胸怀宽广,听鲍叔牙荐举,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管仲感恩图报,对齐国进行全面改革:行政上分区治理,提高效率;军制上寓兵于农,增强战力;经济上重视商业,设立市场。齐国国力迅速崛起。 彼时,北方山戎犯燕,燕国危在旦夕。齐桓公念及诸侯情谊,率大军救燕。征途艰辛,山戎据险设伏,齐军不畏艰难。齐桓公与管仲默契配合,破山戎之围。燕国国君相送入境,齐桓公割地示礼,此举传为佳话。 此后,齐桓公高举“尊王攘夷”大旗,多次会盟诸侯。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人承认其霸主地位。齐桓公霸业有成,站在会盟台上,心中满是匡扶天下的骄傲。 宋襄公:仁义之霸,命运多舛 齐桓公薨逝,齐国内乱,霸业中衰。宋襄公欲承霸主之位,以仁义为立身之本,坚信凭此可服天下。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召诸侯盂地会盟。兄公子目夷劝其设防,他却坚信仁义无敌。不料,楚成王背信扣押他。被囚日子里,宋襄公愤懑不已,却仍坚守仁义信念。 获释后,宋襄公为雪耻攻郑,楚国救郑,双方战于泓水。宋军先至占优,楚军渡河、列阵时,公孙固两次劝击,宋襄公均以仁义为由拒绝,终致大败,自己重伤。临终前,他仍认为坚守仁义虽败犹荣,其固执的仁义之梦,令人叹惋。 晋文公:流亡复国,践土称雄 晋国公子重耳,因骊姬之乱,流亡列国十九载,饱尝冷暖。 在齐国,齐桓公厚待,重耳一度安于享乐。随从们为其前途,灌醉他强行带离。至楚国,楚成王礼遇,重耳许下“退避三舍”之诺。后得秦穆公相助,重耳归国即位,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重用狐偃、赵衰等贤才,改革强国。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爆发。晋文公践诺,令晋军退九十里。楚军轻敌冒进,晋军巧布战阵,大败楚军。 战后践土会盟,周襄王册封。晋文公忆流亡艰辛,终成霸业,深感责任重大,要为晋国谋长远,为天下定秩序。 #春秋战国 #历史
00:00 / 05: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6: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78
YKQLYY8月前
《乾州赋》 乾元肇启,坤轴含章。星分井鬼,地接岐雍。襟渭水而带漠谷,控豳风而引崆峒。昔者周室龙兴,鼎移丰镐之壤;秦川虎踞,剑指函谷之疆。五陵佳气,曾凝汉阙云阙;九嵕崇光,犹映唐陵月霜。今观其形胜,乃天地独钟,钟灵毓秀,实西北之雄藩,关中之要冲也。 时维仲夏,序属炎精。烟霞散而漠谷清,林霏开而梁山碧。循古径以登高,临危台而骋目。但见岐山叠翠,紫气东来;渭水浮金,苍龙西顾。五峰列戟,卫帝阙以森严;百仞垂裳,展冕旒之肃穆。泔河如练,萦阡陌以回环;石马凌风,守玄宫而恒矗。麦浪翻黄,接云天之浩渺;棉田涌雪,映日月之辉光。此皆造化之奇工,亦显人文之厚藏。 至若青史斑斑,黄卷历历。公刘教穑,豳风歌七月之章;蒙恬戍边,直道贯九原之脊。卫公扬鞭,铁骑踏阴山之雪;班生投笔,驼铃摇瀚海之沙。更闻贞观遗音,醴泉涌而祥云集;则天碑立,无字铭而青史垂。范公戍边,胸藏甲兵百万;笠僧举义,气吞河岳千寻。此皆英杰之遗韵,尽显乾州之精魂。 嗟乎!时序更迭,春秋代序。秦砖汉瓦,尽归蔓草斜阳;唐阙宋关,皆化樵歌牧笛。然则山河未改,风骨犹存。看今朝之乾州,广厦连云,通衢达八方之域;黉宫映日,俊才聚四海之英。锣鼓震而弦板急,蛟龙转珠;剪花飞而皮影动,巧手传神。挂面如丝,织就人间至味;锅盔似月,焙成世上珍馐。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梁甫吟成,岂效穷途之泣?云台绘就,当怀报国之忱。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漠谷烟霞笼帝乡,梁山暮雨洗沧桑。 无字碑前云影淡,晒书台下墨痕香。 五峰列戟承天露,九阙衔晖沐晓光。 莫道崤函惟险固,人文千载自泱泱。 (注:文中融入乾陵、五峰山、漠谷河、梁山等地理元素,化用公刘迁豳、蒙恬修直道、李靖号卫公、班超投笔、范仲淹知永兴军、吴宓(字雨僧)等历史典故,涵盖弦板腔、蛟龙转鼓、剪纸、皮影、挂面、锅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力图展现乾州人文地理之全貌。)#DeepSeek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5: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5
#上热门 蘇軾撰写: 蔣氏宗譜序 序曰:周室初興,同姓封國五十有三,而文武周公之胙又三十有二。左傳載:凡蔣、邢、茅、胙、祭,皆周公之徹。公之三子伯齡,為蔣氏封姓祖。余閱蔣氏宗譜,肇封漢水之東,遷封弋陽之郡,採邑如漆水、遼城。大族如樂安、鄂、杜,豐功懋德,愈遠而愈足徵。逓漢中葉,則有兗州良二千石詡公四世孫,大將軍九江逡遒侯,九子皆封,散籍江左。雲亭侯黙卜居陽羨滆湖東,𠙶亭侯澄卜居陽羨滆湖西,其間最號莫盛者,無如𠙶亭侯支焉。如孟、通、休政、玄,五龍鳴於漢;係伸、偕、仙、佶,五賢名於唐。詔旌忠節者,義興縣子儼也;史標文學者,義興縣公義也。陳、隋、唐建金陵曰蔣州,葢以江南蔣氏之盛,與盛於漢、盛於唐,尢盛於宋。我宋祥符五年,希魯公諱堂,以六經第於徐奭榜進士,占本邑之開科,擅儒林之碩望,修宗祠四十九間,輯宗史二十二卷。逮頴叔先生,益修祖業,再集家章,更設義學若干楹,義田若干畝,重樹大宗碑於祠之東廡,𠙶亭侯碑於祠之西廡。持其已譜者、未譜者,屬成於余。新例井然,余亦何容贅一辭。歐陽少師雲:「義興一乘,半爲頴叔家乗」可也。頴叔諱:之竒,號:𠙶南,伯齡公九十世孫。嘉祐丁酉,與余同第章衡榜進士,又舉賢良方正,授左朝議大夫,充寶文閣侍制,權知開封府兼畿內勸農使,上柱國弋陽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三百戶,賜紫金魚袋,詔判觀文殿大學士。宋崇寧二年癸未春三月甲子,賜進士第,禮部尚書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大學士。 年家眷弟蘇軾撰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6: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9
00:00 / 1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