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亚姐2月前
@《土味音朗读》整理:晟雅#诗韵朗读#7、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解析: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听到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将家小安置在鄜(fu)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不料途中被叛军所浮虏,只能长期困居在长安,转眼就到了次年3月,诗人饱含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担忧,写下了这首《春望》。 诗题《春望》是指:春天所望见的景象,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昔日繁华的长安,现在却荒芜@破败,草木杂生;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芜凄惨的气氛。 诗人为时局而感伤,看到花🌸开而潸(shan)然泪下,又为离别而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颔(han)联以乐景写哀情,花🌸和鸟原来是给人带来愉悦的生物,可诗人此时为国破家亡而悲哀。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诗人此时流落被俘,而他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妻儿的音信,从“家书抵万金”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烽火🔥三月国家破败不堪,家书难觅妻儿生死未卜,国仇家忧齐上心❤️头,诗人的青丝已变成白发,而白发又日渐稀少,如今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前四句写长安在春天来临时的衰败景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中惦念亲人的近况,心❤️系国家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谨,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的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感实伤怀的高尚情感。#热爱古诗词#学朗读#传递正能量
00:00 / 03: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家残破,唯有山河依旧;春日长安,草木丛生荒芜。感伤时局,见花开反落泪;怅恨离别,闻鸟鸣更惊心。战火连绵,已持续三个月;家书珍贵,价值堪比万金。白发稀疏,越搔越显短少;简直快要,无法插住发簪。 赏析 1.意象对比,沉痛深刻·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山河在”反衬“国破”,用“草木深”凸显人烟荒凉 ·春日本应生机盎然,诗人却以“草木深”暗示都城沦陷后的颓败,暗含《诗经·黍离》之悲。 2.移情于景,情致哀婉·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将诗人的忧愤赋予花鸟:因感时而见花落泪,因恨别而闻鸟心惊。 ·一说为诗人因伤感而溅泪,因离恨而惊心,双重解读更显含蓄深沉。 3.战乱之苦,家国之思·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直写战乱之久(“三月”为虚指,强调时间漫长)与家书的珍贵,折射乱世中普通人的苦难。 ·“抵万金”的夸张,凸显对亲人安危的焦灼。 4.细节白描,悲凉入骨·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以动作细节收束全诗:诗人因愁苦频频搔头,白发稀疏至无法束发,衰老之态与忧思之深跃然纸上。#让幼儿爱上古诗 #原创作品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