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3
00:00 / 06: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5
00:00 / 07: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9
00:00 / 06: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一、殖民地建立的本质:经济利益驱动的自发过程 斯密指出,近代欧洲殖民活动(尤其是美洲)的本质是私人资本逐利行为,而非国家战略规划。例如,英国北美殖民地的建立最初由伦敦商人组建的弗吉尼亚公司推动,其目标从寻金转向烟草种植后意外获利,吸引后续移民。这与古希腊(因人口过剩迁移)、古罗马(为安置军人)的殖民动机有根本差异:前者是经济自发行为,后者是政治或人口压力下的被动迁移。西班牙在墨西哥、秘鲁直接掠夺金银矿的行为,则暴露了殖民活动的掠夺性本质。 二、殖民地繁荣的三大条件 1 土地自由支配权 殖民者以极低成本获得广阔土地,“无须支付地租,大都不纳税……生产物几乎全归自己所有”,形成高资本积累基础。土地丰饶低廉使移民可尽最大努力开垦,远超其在欧洲的产出能力。 2 政治自治空间 北美殖民地通过自治议会(如弗吉尼亚议会)制定本地法律,减少母国官僚干预,从而灵活响应经济需求。相比之下,西班牙严控殖民地贸易(仅限塞维利亚港口交易),甚至禁止种植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强制殖民地高价进口母国商品,扼杀其经济活力。 3 人口与资本的自然流动 劳动力稀缺推高北美工资(比英国高30%),吸引欧洲移民与技术输入。同时,欧洲资本与生产工具(如纺织机、农具)的输入加速殖民地开发。但斯密指出,殖民地“法律与政府的进步速度慢于技术”,制度滞后制约了生产力潜力的完全释放。 三、殖民垄断政策的扭曲效应 1 市场压缩的双重枷锁 - 地理限制:英国《航海条例@replace=10003》强制殖民地仅能与母国交易,切断其与欧洲的直接贸易渠道(如弗吉尼亚烟草被禁止销往法国),人为压缩有效需求。 - 产业限制:母国系统性禁止殖民地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如英国禁止北美建炼钢厂、西班牙压制殖民地制造业),迫使其维持单一原材料经济,丧失产业升级与内部分工能力。 要害机制:市场压缩的核心危害是窒息规模经济与分工深化: - 需求受限 → 产量封顶 → 无法通过扩大生产摊薄固定成本(如土地开垦、工具投入); - 产量不足 → 单位成本固化 → 技术迭代缺乏动力(因增产无利可图); - 产业单一化 → 分工无法细化 → 劳动力技能停滞(如烟草种植无法分化育种、加工等专业环节)。 2 价格剥削的双向链条 - 对生产者压价:垄断商人以远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收购殖民地商品(如烟草英国收购价3便士/磅 vs. 欧洲市价1先令/磅);#
00:00 / 05: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6
00:00 / 09: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4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92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