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离焦虑的人,很难接受一段关系。 我是在三四年前发现我这个现象是分离焦虑的,每年暑假回家,当我每次离开家的时候,心里就会很难受,就会哭,到学校的几天我还是很不适应,我还是会哭,可能过到一个星期左右,我才开始恢复正常,每年到寒暑假往返反复。 再到后来变成了工作,上一份工作环境很压抑,我还遭受职场PUA ,已经到很不自信的地步,但是我还是没有办法说果断的去离职,离开这个环境。 我很害怕分别,割舍割离一些东西,包括到现在这段感情,我发现我从来都没有治愈到自己,没有把这个分离焦虑有所缓解,只能说我还是停留在意识到自己有分离焦虑的这个情况。 我其实还是有逃避的心理存在的,这一次爆发是因为我跟我现任谈了两年,我们都是95年的,双方父母都很催,我现在是裸辞的状态,我对象现在也是想要去创业,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出路,我们俩现在都是无业游民,就是不可能用我们现在这种无业游民的状态去步入婚姻。 我自我分析,我是一个缺爱的,我是焦虑型,我会向对方去索取,我想要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尊重和更多的关注,但是我对象是一个很淡很淡的人,我们这次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交流,我以前只是会觉得,他是真正的情绪稳定,他可以很快的去处理情绪,但是这次沟通下来,他给我的感觉就是,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好像就是失去我这件事情,他也是可以接受的,我不是那么重要,我对于他来说,也是可以失去的, 婚姻除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外,也是需要情感的,我就会开始怀疑,这样的情感状态,我们是否可以进入婚姻? 我就会去反复确认,我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吗,不是所谓的那种我以为的,我想要的爱的热烈的感觉,我就会问自己,我们还要不要再继续要不要分开。 当我想到要分开的时候,我的分离焦虑立马就呈现出来,它会伴随着我的一定具体化症状,我也感觉我的心脏特别不舒服,会四肢无力,会伴随着反胃呕吐。 我现在刚睡醒,梦里也是浑浑沌沌的,也还没有逻辑,就是想突然的记录一下,可能是从我自己这里,我找不到出口,也许录下来,有姐妹或者是如果网络上有人能看到,也算是一种求助吧。 或者把自己记录下来,可以更明确的观察自己,把它变成可以执行的东西,而不是在思维情绪很抽象的层面,也许会更好一点#自我成长 #女性智慧 #心理健康 #恋爱 #碎碎念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陈静伊1月前
曾经遇见了很好的人 却因为自己离异带4个孩子… 认识1年谈了半年 面对对方的追求也只是牵了手 害怕那份美好自己把握不住 害怕在分别的时候心会再一次跌落深渊 一直克制自己 保持着安全距离 后来遇见了 普普通通 不那么好的人 我想 我就这么试着谈一谈吧 我想我也找不出什么他很好的点 如果分手了 我应该是能够释怀的 因为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就当是给自己练手 放下芥蒂重新学习去爱一个人吧 ————————— “可是 爱是什么? 是一个蓄水池 相爱的人是2个挑水的和尚 如果每个人都各自挑水往里面灌 池里的水边越来越多 洗衣做饭生活什么都不是问题 当然 2个和尚一起抬水也挺好 蓄水池不会太富余 但胜在这个过程很轻松… 可是当你匹配的和尚 说自己还小挑不动水… 于是你需要一个人挑水2个人喝 或许你就是爱挑水 并且乐在其中… 可一旦你累了 想要休息一下才发现 你家的蓄水池就像无底洞 永远也填不满 你不敢少挑 也不敢多喝 随着时间流逝 夜以继日挑着的担子 依旧丝毫没有让蓄水池里储存到一点点水… 原来只要自己停下来 不但蓄水池会干涸 连自己都会无水可饮的时候…. 才发现原来对方不是没有长大 而是根本不具备打水的能力 ” —————— 我想 爱应该就是找一个本身就很好的人 相互滋养 彼此成长 所以 下一次 我会勇敢 面对有爱的能力的人 不再仅仅是牵手了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40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为什么我们害怕沟通 一、开头先敲警钟!沟通要记 2 件事 1、对亲友同事别乱讲狠话,可能是最后一次对话; 2、言行可自主选择,学颜回 “不迁怒不贰过”,深呼吸能控情绪; 3、会沟通学大象:多听少说。 二、怕沟通不是性格错,是 “自动思维” 在搞鬼 沟通失败多因想法,6 种常见自动思维: 1、判断:凭片段下极端结论; 2、指责:遇事先找责任人; 3、强迫威胁:对家人常说 “必须这样”; 4、比较:总提 “别人 / 别家”; 5、理所当然:张口 “你本该这样”; 6、自我合理化:以 “为你好” 辩解。 三、自动思维的根:11 种 “认知歪曲” 认知歪曲与成长经历相关,11 种典型类型: 1、以偏概全:凭侧面下全结论; 2、极端思维:遇坏事怕 “一辈子这样”; 3、过度泛化:把偶然当普遍; 4、预测未来:盲目猜测不可知的未来; 5、过分夸大 / 贬低:极端看待事情重要性; 6、情感推理:凭喜好评判对错; 7、应该思维:满是 “你该 / 我该”; 8、贴标签:给人贴负面标签; 9、个人化归因:简单归责个人; 10、灾难化:把事往最坏想; 11、读心术:瞎猜他人想法(如不打招呼 = 不满意)。 四、最底层的 “核心信念”,决定你怕不怕沟通 核心信念对应行为表现: 1、怕被抛弃→玻璃心; 2、不信任别人→忽冷忽热; 3、自怨自艾→不满足; 4、觉自身有缺陷→自卑; 5、社会孤立感→难融入; 6、依赖他人→恐惧不安; 7、心灵脆弱→易焦虑; 8、挫败感强→爱自责; 9、优越感强→自私; 10、心态消极→悲观; 11、总屈服→委屈自己; 12、压抑情感→不表达; 13、觉该受惩罚→爱责怪人。 五、总结:怕沟通的逻辑链! 核心信念→认知歪曲→自动思维→说话不当→害怕沟通 #沟通技巧 #人际关系 #心理学 #高情商说话技巧 #自我成长
00:00 / 06: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96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