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48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53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2
秦岭1周前
那年那月那些日子(6) 1988年,我们成了服役三年的老兵,本已面临退役,却因全军实行新军衔制,退伍时间推迟到了次年3月。10月,新军衔制正式实施,我们8人都被授予陆军下士军衔。志鹏也前往军区司令部司训队培训,回来后被调往兰州转运站开车。这一年,我们先后入了党,我和来昌荣立三等功,德祥等人则被评为年度优秀义务兵。 在部队的日子里,许多领导和班长都给予我们家人般的关怀与帮扶,郑主任、张政委、倪政委和业务处王处长、政治处吴主任、后勤处王处长、工程分库刘主任,还有业务处朱参谋,后勤处刘干事、靳干事、梁班长,政治处杜干事、朱干事、王班长,汽车班王班长、吕班长、祝班长等。正是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指引,我们才得以在军营这个大家庭里茁壮成长,从懵懂新兵蜕变为合格战士。 其中,汽车班的王班长尤其让我们难忘。新兵第一年春节,他怕我们想家,特意开车去城里买回炮仗,年三十晚饭后就带着我们在营区放炮。这事被主任、政委查岗时撞见,笑着打趣他是“典型的大娃头子”。而每当这些老大哥的家属来队,就是我们最热闹的“过年日”,每天东家进西家出地蹭饭:在工程分库刘主任、业务处朱参谋和汽车班王班长家,尝过地道的周至小吃与面食;在政治处杜干事家,吃过喷香的臊子肉和炒菜米饭。 最让我们惦记的,是汽车班祝班长家的嫂子来队。祝班长是本县薛固乡人,嫂子来时总会带些家乡的辣椒面、大蒜等特产。记得第一次在他家吃扯面,我们一群人围着锅边等出锅,刚煮好的面条端上来就被一抢而空,嫂子反倒只能啃馒头,还有人直嚷嚷“没吃饱”。嫂子在队的那些日子,我们每天中午都夹着碗往祝班长家跑,今天吃面条、明天吃搅团、后天吃旗花面,把家乡的味道尝了个遍。其他战友见了不解:“干部灶的伙食还比不上祝班长家?”他们不懂,那碗里盛的是家乡的暖意,是亲人般的温情。 1989年3月,离队的日子终究到了。那天定西普降大雪,营区被白雪覆盖,“欢送老战友光荣离队”的横幅在风雪中愈发鲜红夺目。我和战国、团会、志英、保利正式退出现役,来昌、德祥、志鹏留队(后来三人都转为志愿兵)。还是那辆熟悉的大客车,载着我们和送别的领导、战友前往定西火车站;还是绿皮军列,车上坐着穿着无军衔绿军装的老兵们,军装虽没有新兵时的崭新,却依旧整洁笔挺。就这样,我们挥别了朝夕相处的军营与战友,结束了军旅生涯,踏上了回归社会与家庭的征程。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9: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52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