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小冬4天前
提不起劲时翻烂这本书,每个“干一半没动力”的故事都有解。 翻开《早上还什么都不想干,晚上就都做完了》这本书的瞬间,仿佛看到了自己清晨瘫在床上、计划满满却懒得动的自己。 作者杰夫·哈登并未空谈“意志力神话”,而是直击现代人的通病——那些“提不起劲”“事情做一半就放弃”的瞬间,并不是个人失败,而是我们能量管理的误区。 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能量并非行动的前提,而是行动的副产品。这种颠覆性的认知,让我这个被倦怠感裹挟的读者长舒一口气:原来我们不必等待“状态好”,只需从微小行动开始。 书中真实案例极具代入感:想健身的人卡在“办卡后从未踏进健身房”,写论文的人被庞大工作量吓到拖延——这些场景就是我们和身边人的生活实录。 哈登给我们提供的不是鸡汤,而是具体工具:“5分钟启动术”,如“只穿跑鞋出门站5分钟”;化解启动压力,“目标拆解术”,将“减重10斤”变为“今天走8000步”,消解迷茫感。 更巧妙的是,他引入“能量循环”理论:通过小行动获得小成功,多巴胺的奖励会自然推进行动,形成正向循环。这种设计让改变像滚雪球,而非靠意志力硬扛。 书中还揭露了职场人的能量陷阱:比如总想等“状态好”再开始,反而陷入被动等待;或因目标模糊、选择过载而耗能。对此,作者提出“能量极限产能日”策略,从隔绝干扰到延迟奖励,9个步骤精准破解高压日的效率困境。而“启动习惯”,如晨间整理床铺的建立,让行动逐渐自动化,减少决策消耗。 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像一位洞察人性的朋友:不否定你的疲惫,但告诉你“如何用行动充电”。当作者亲身实践——一月内完成107公里骑行、减重5公斤并维持创作,我们看到的不是超人,而是方法论的力量。它让每个“低能量咸鱼”相信:持久的高能量,藏于每一次“开始”的勇气中。 #后浪生活教室#后浪生活阅读分享官#早上还什么都不想干,晚上就都做完了@后浪生活阅览室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