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余1周前
退役不褪色,军旅岁月刻骨铭,衣柜深处,那件洗得发白的迷彩服始终妥帖叠放。肩章纹路早已模糊,指尖抚过粗糙布料,却仍能触到当年训练场上滚烫的阳光,嗅到硝烟与汗水交织的青春气息。褪去军装多年,军旅岁月从未随时间褪色,反而在记忆里愈发清晰。新兵连的第一个清晨,紧急集合哨声划破夜色,慌乱中套错作训裤的窘迫、跑到操场时浸湿帽檐的汗水,至今历历在目。班长无言带队,我们绕着跑道从夜色跑到晨曦,脚步声从杂乱到铿锵,呼吸从急促到沉稳——原来“纪律”从不是纸上文字,是用脚步丈量的信念,是刻进骨子里的准则。战术匍匐时,胳膊肘磨破的伤口渗血粘住衣料,没人喊疼,只听见草丛中此起彼伏的“前进”声,风里都裹着不服输的倔强;野外驻训遇连日暴雨,泥泞山路中,几十斤的装备压弯肩头,却压不垮并肩前行的身影。有人滑倒,战友伸手便拉,没有抱怨只有鼓劲:“再加把劲,快到了!”夜里围坐篝火,压缩饼干也吃得香甜,老兵讲的边境故事在火光中流转,年轻脸庞上满是坚毅与热忱——“战友”二字,是能托付后背的信任,是风雨同舟的笃定。军装虽脱,军魂永存。那段淬炼成钢的岁月,早已化作前行路上的底气与力量,让我在人生征途上始终坚守初心、勇毅前行。#正能量 #宣传正能量 #致敬军旅 #退役军人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46
从迷彩绿到跑鞋白:一位24年军旅老兵的奔跑人生 我叫杨本武,是一名服役24年的退伍老兵。1992年入伍时,还是个带着青涩的少年;如今褪去军装,却在跑团里成了永不言弃的“老班长”。2015年退役后,经战友引荐加入随州跑团,在这里,我重新找到了与战友并肩作战的熟悉感既有同我一样卸甲归田的“老伙计”,也有朝气蓬勃、热爱奔跑的年轻面孔,两代人因奔跑结缘,格外合拍。 马拉松征程:从“试试看”到“离不开” 2018年的襄阳马拉松,是我人生中的首马。当时没抱太高期望,只揣着“试试看”的心态站上起点,却没想到能在42.195公里的赛道上咬牙坚持到终点,完成了一次深刻的自我突破。 疫情来袭时,线下赛事按下暂停键,但我和跑友们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切换到“战时状态”:每天线上打卡分享训练轨迹,居家开展核心力量练习,用另一种方式守护对跑步的执着。2023年赛事重启的消息传来,我们像接到集结令的部队般迅速整装,接连征战孝感半马、荆门全马、襄阳国际马拉松;今年,更是在家门口的随州马拉松赛道上,用脚步丈量着故土的风景。每一场赛事,都是“退役不褪色”誓言的生动印证。 跑团精神:比部队更暖的“战友情” 在跑团里,我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羁绊——比部队更显细腻的战友情。每周例跑时,有人放慢脚步陪新手调整节奏,有人提前规划路线标记补给点;赛道上,递一瓶水、喊一声“加油”、伸手扶一把疲惫的跑友,都是常有的事;冲过终点线时,无论成绩快慢,总会有熟悉的身影等着击掌欢呼。这些细碎的瞬间让我明白:真正的战友,从不是只在战场上并肩,而是无论顺境逆境,都愿意与你一同向前。就像我们跑团常说的:“跑团不是一个人的战场,而是一群人的征程。” 奔跑哲学:用部队的坚持,跑人生的赛道 24年的军旅生涯,教会我最深刻的道理就是“目标清晰,步伐坚定”。而跑步,恰恰是这种精神的延续——当汗水浸透衣衫,当双腿开始发颤,当心里冒出“放弃”的念头时,正是突破自我的关键时刻。直到现在,我依然保持着部队时期的训练习惯:每天清晨准时晨跑,定期进行力量训练,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规划饮食补给。因为我始终记得:真正的强者,从不会停在原地,而是永远在路上。 从穿着迷彩服保家卫国的军人,到穿着跑鞋挑战自我的跑者,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永不言弃。未来,我还想跑更多的赛道,见更多的风景,也期待能与更多热爱奔跑的人相遇,一起用脚步书写属于我们的热血篇章#随州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